1 、结合注释梳理课文。2 、了解故事大意,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疏通文意 初,权谓吕蒙 曰:“卿今当涂 掌 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 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当初对……说现在掌管 大事用事务难道想成为通“耶”,相当于“吗”只应当历史罢了说与……相比怎样认为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 议,大 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晚乎!”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于是开始和讨论议事非常惊奇现在就为什么主谓间迟于是拜见表顺接到了……的时候不再是 文言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要求不高,可行)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卿言多务,孰若孤?(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学习的目的、方法) (委婉的批评)(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语言)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行动)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在吴县时的那个吕蒙!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分别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眼相待,长兄你为什么看清事物这么迟呢?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1. 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2. 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小组讨论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3. 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 1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