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鼓励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从而更轻松地识字。由“疑”引路,由“疑”引读。读书贵在有疑,因此教学要始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不断质疑的热情,这样的阅读收获才会大。【教学目标】⒈ 会识“既、嗓”等 6 个生字,会写“拎、桶”等 5 个生字及“胳膊、晃荡”等两个词。⒉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子女应该孝敬父母的道理。3.分角色读课文,并演一演。【课前准备】生字卡片、生词卡片,相关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以疑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有一篇文章内容很奇怪,明明写了三个儿子的事情,而旁边的老爷爷却非要说自己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这个老爷爷并不是盲人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打开书读 23 课《三个儿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吧!(师板书: 23 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设计意图]呈现矛盾冲突,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⒈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梗概。⒉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明白老爷爷“看法”产生的来龙去脉。[设计意图]两次初读,虽然都是初步感知大意,但是第二次“边读边想”,要学生弄清老爷爷“看法”产生的来龙去脉,两次初读的意图有不同,程度有区别。三、读文识字,扫清阅读障碍师:刚才的阅读,肯定有同学遇到了生字障碍,现在我们一起解决生字问题吧。⒈ 教师呈现生字卡片,学生自读生字。既 嗓 拎 桶 晃 甸 ⒉ 学生自主识字,分析记忆,教师注意引导。既,读 jì,可以组成“既然”等词。拎,读 līn。注意:其它的带“令”的字大多是后鼻韵母,而“拎”例外,它不是后鼻韵母。“拎”还容易将右边写成“今”,比较“拎──令──今”,谁的读音与“拎”更近?当然是“拎──令”更近,因此,要记住“拎”右边是“令”不是“今”。3.齐读,抽读,分组读,“开火车”读。教师注意倾听发音是否正确。[设计意图]多数形声字,学生识记并不难;对容易混淆出错的字,需要教师未雨绸缪,及时引导提醒。四、读文练句师:生字会认了,这些句子会读吗?(生字加粗或红字)(1)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2)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着。(3)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4)读下面的句子,练说“一个(只)_______。一个(只)_______。另一个(只)_______”的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