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散文诗体裁:•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金 色 花泰戈尔走进读者• 泰戈尔( 1861——1941 ),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1913 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最后的诗篇》等。听读课文,完成——• 1 、给生字词注音,标注自然段。• 2 、课文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3 、全文写了“我”变成金色花后和母亲几次嬉戏?匿笑 花瓣 沐浴 祷告嗅到 罗摩衍那 膝上nìbànmùdǎoxiùmó yǎnxī读 准 字 音知识探究:• 1 、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在中国,人们喜欢用花比喻儿童,在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孩子想象成一朵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的可爱。金黄的色彩正是反映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朵,而花朵也惠及人们,正象征孩子回报母亲的心愿。三次嬉戏:• 妈妈• 1 、祷告时• 2 、看书时• • 3 、到牛棚• 孩子• 散花香• 投阴影• 现原形知识探究:• 2 、孩子为什么想变成金色花不让妈妈知道?• 因为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亲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的夸奖,只求妈妈生活更加温馨。知识探究:• 3 、文章第 8 自然段。“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是妈妈在骂孩子吗?为什么?• 不是在骂孩子。因为母亲一天没看见孩子非常着急,突然见到孩子,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起来。这是似怪实爱的表现。说一说:• 课文中的孩子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快乐 活泼 可爱 调皮 善良• 课文中的妈妈是怎样的一位妈妈?• 沉静 善良 慈爱 段落大意:• 一、 1-3 自然段:变成金色花,陪伴母亲。• 二、 4-7 自然段:三次小游戏,依恋母亲。• 三、 8-9 自然段:调皮答母亲,母子情深。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发生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母亲“捉迷藏”,构成了一幅幅耐心寻味的画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