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三:科普阅读(上) 高考对科普文章的考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结构;科普文章的文体特征;科普文章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科普文章的创作背景和意图;科普文章的创新性和前瞻性;科普文章对今天的实际生活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最新《考试大纲》对科普文阅读的要求有:分析综合(1)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鉴赏评价(1)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探究(1)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当今科学普及的大背景下,科普文章的考查很有可能,学生在复习时要倍加关注。 考查题型:一般为 3 道简答题。 考查赋分: 15 分。 (2008 年广东卷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绝妙的错误[ 美 ] 刘易斯 · 托马斯 大自然迄今取得的唯一最伟大的成就,当然要数 DNA 分子的发明。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了它。它装在第一个细胞之中,那个细胞带着膜和其他东西,在大约 30 亿年前这个行星渐渐冷却时出现在某个地方的浓汤似的水中。今天贯穿地球上所有细胞的 DNA ,只不过是那第一个 DNA 扩展和惨淡经营的结果。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因为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 可是,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尽管今天再来谈论进化方面的进步已经不时髦了,因为如果你用那个词去指称任何类似改进的东西,会隐含某种让科学无能为力的价值判断,可我还是想不出一个更好的术语来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毕竟,从一个仅仅拥有一种原始微生物细胞的生命系统中一路走来,从沼地藻丛的无色生涯中脱颖而出,演进到今天我们周围所见的一切——巴黎城,依阿华州,剑桥大学……我后院里的马栗树,还有脊椎动物大脑皮层模块中那一排排的神经原——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 我们绝不可能通过人类智慧做到这一点。即使有分子生物学家从一开始就乘卫星飞来,带着实验室等等一切,从另外某个太阳系来到这里,也是白搭。没错!我们进化出了科学家,因此知道了许多关于 DNA 的事,但假如我们这种心智遇到挑战,要我们从零开始,设计一个类似的会繁殖的分子,我们是绝不会成功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