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学会 2003 年学术年会------------------------------------------------------------金融业务综合化对货币、利率的影响钱 小 安中央金融工委研究室2003 年 2 月 14 日北 京金融业务综合化对货币、利率的影响钱 小 安中央金融工委研究室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金融业务综合化对货币、利率的影响,提出金融业务综合化会产生货币替代现象,导致货币增长减缓。同时,还会加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促进利率政策的传导,并使利率水平趋于下降。通过建立 VAR 模型,并以美国 1980-2002 年的有关数据为样本进行测定,进一步解释了金融业务综合化的货币、利率效应。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揭示金融业务综合化对货币、利率影响的机制;政策含义在于,主张在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考虑金融业务综合化所带来的影响,并在经济预测模型中加入金融业务综合化因素。主题词:综合化 货币 利率 VAR 模型 20 世纪 7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相继采取浮动汇率制度,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之后的 30 年间,各国相继推行金融改革,从实行汇率浮动到放松利率管制,从允许业务综合经营到促进机构重组并购,这些政策调整推动了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创新,促进了金融业务综合化发展。金融业务综合化又反过来对金融政策施加影响,产生金融业务综合化的货币、利率效应。以下从分析金融业务综合化的特点出发,研究其对货币、利率影响的机制,建立相关模型,并加以测定。一、金融业务综合化的基本特点金融业务综合化是指,不同种类金融业务功能之间相互交叉和替代。在金融业务综合化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不仅提供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而且提供服务收费、信托、理财、证券保险代理、投资银行等多种金融服务。这使得银行业的收入更多地来自非利息收入,有的银行业务收入甚至主要依靠中间业务收入。对于证券机构来说,随着资本市场的可投资性日益增强,大量的储蓄资金向资本市场转移,致使证券机构拥有更多的资金来源,有的证券机构甚至具有存款机构的吸收存款的功能。与此同时,证券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分界日益模糊,证券机构可以有条件地参与货币市场运作,并与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合作与往来,这些因素加强了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联系。在证券监管实行从审批性监管向备案性监管转变后,证券业务佣金水平由券商根据市场情况自行决定,有的证券机构甚至采取“佣金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