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几百年来的分裂,从地域上统一了中国,但隋王朝的统一并不牢固,在平定江南之前,中国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分裂时期,地方豪族势力的极大发展,导致了中央权力削弱,几个世家大族联合起来就可以改朝换代。到隋朝初年,地方势力仍然威胁着皇权,大隋王朝建立以后的一年时间内,已经发生了四次重大叛乱,而且多数发生在新统一地区。如何消弭分解的隐患,让王朝实现长久的统一,这个几百年来无解的难题,需要大隋王朝的统治者用超越前人的智慧去解决。一名叫梁彦光的官员被任命为相州刺史,如果在以前,临近赴任的这段时间,将是他最忙碌的时候,因为他需要挑选和任命僚属,帮助他处理各方面的事务。但从开皇三年的候,他再也不必这样做了,因为隋文帝废除了地方长官就地自聘僚属的制度,他的下属以后只能一律由中央吏部任免。黄正建:因为这个从魏晋南北朝以来,地方官主要都是由当时是这个地方长官来自己的辟属了,这样就造成一个弊病,就形成了一个地方这种小集团,或者说这个地方的割据,对于中央的统一的领导是非常不利的,那么杨坚看到这种弊病,所以他当皇帝以后呢,他就做了一个改革,就把所有的用人权、任命权都收归中央。全国 2000 多个县以上行政建制的官员,不论用何种方式选拔出来,最后都由中央直接任命,因此在吏部官员忙碌的时候,地方官的上任反而显得轻松很多。在相州,梁彦光只能工作三年,三年后朝廷会根据他的工作情况,将他调往外地。从隋朝初年开始,文帝就规定,州县长官三年一换,下属官员四年一换且不得连任,因为官员在一个地方长期任职,很容易被地方豪强拉拢结交,进而互相勾结,影响到中央政令的推行。通过这些措施,中央不仅把地方官任用之权牢牢抓住,而且可以防止地方官员和当地豪强互相勾结,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南北朝时期,王朝的更迭十分频繁,地方势力各自为政,州郡县三级政区的设计十分混乱。吴宗国:杨坚把东汉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变成州县两级制,撤郡 500 多个,裁减了大批官员,这样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量就大大加强,所有的各项改革措施就能顺利地进行。由于王朝更迭频繁,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官职和称谓,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之后,想改变这种混乱的局面,对制度作出了重大革新。在魏晋南北朝官僚制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三省六部制为主体的中央官僚体系,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尚书省下面设立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等六部,在六部之下各有四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