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土壤: 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土壤学 :研究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制图和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肥力特征以及土壤利用改良和管理的科学。土壤肥力 : 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气、热的能力。自然肥力 :土壤在自然因子即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生发展起来的肥力,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人为肥力 :在耕作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下产生的肥力。潜在肥力 :土壤肥力因受环境条件以及土壤管理等技术水平的限制,而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那部分肥力称为潜在肥力。有效肥力 由于土壤性质、 环境条件技术水平的限制,只有一部分肥力在当季生产上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这部分肥力称为有效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地生产力 : 或称土地潜力,土地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达到的生产水平。既反映土地质量的好坏,又表明土地的生产能力。土壤圈 :地球表面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及岩石圈相交界并进行物质循环、能量交换的圈层土壤生态系统 : 是土壤中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构成的整体。原生矿物 : 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物,其原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次生矿物 : 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同晶替代 :矿物结晶时,有些原子(离子)可被性质相似大小相近的其他原子(离子)替换并保持原来的结构。土壤有机质: 是指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的总称。土壤腐殖质 : 不是一种纯化合物,而是代表一类有着特殊化学和生物本性的构造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由此可知,腐殖质是土壤中有机物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土壤有机质存在的主要形态。土壤矿质化过程 :是指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简单化合物,同时释放矿质养分的过程。腐殖化系数 : 是单位重量有机物质形成的腐殖质数量值。土壤腐殖化过程 : 是在土壤微生物所分泌的酶作用下,将有机质分解所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和微生物生命活动产物合成为腐殖质。土壤有机质的周转矿化率 : 每年因矿质化作用而消耗的有机质量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数腐殖化作用激发效应土壤基质土壤密度土壤比重 :土壤密度与4℃水的密度之比或单位体积土粒重量与4℃同体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