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骨传导与骨传导耳机1. 声音骨传导( bone conduction)的来源及原理声音骨传导这个概念普通群众大多是从google glass发布之后开始了解的,2013 年 2 月 google glass 发布以后,除了增加了手机无法实现的视觉功能外,其通过 Bone conduction transducer传递声音的特殊方式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其实声音骨传导在很久之前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原理体系,以及生活,医疗方面的实际应用。早在上个世纪二, 三十年代, Barany ,Herzog 等人就开始了骨传导声音的研究。而 1950 年, Pumphrey首次报道了人通过骨传导可以感知到高达120kHz 的超声。骨传导指头部颅骨对音频及高频振动的响应,传递及通过听觉器官进行音频信号的接收过程。一般情况下,人体获取音频信息的方式是声音的空气传导。其过程为:耳廓将声波信息收集起来——音频信息由外耳道传入鼓膜——鼓膜将振动传给听小骨——振动信息传至耳蜗及半规管——处理后的信息进入神经末梢——神经末梢信息进入大脑。而骨传导则以头骨及颌骨为声音传导的介质,将信息直接传播到中耳。而骨传导之所以可以通过这样特别的方式传播音频信息的原因是,包括可以刺激 耳蜗( cochlea )的 颞骨( temporal bone)在内的颅骨是整个连接在一起的。通过骨传导对耳蜗进行刺激的应用已经广泛使用到了听力检测中,通过这种检测可以辨别失聪的来源是外耳道中耳道损伤,还是神经细胞层面上的诸如感受器的损伤。骨传导对于传导性的听力问题(conductive hearing loss)(即外耳道中耳道传播环节失缺)是很有效的。骨传导现在也同样在耳鸣治疗中有一定的作用,比如长期性后效抑制(long-term residual inhibition)。当人体的外耳及中耳病变时,骨传导可以替代空气传导的部分功能。较为熟知的是贝多芬在失聪之后尝试了乔瓦尼?菲利波 ?英格拉西亚的一个方法:咬着一根与钢琴相连的棍子——来重新获得声音继续自己的创作;而在1923年,名为 Hugo Gernsback 的工程师就已经开始以骨传导为理论基础制作助听器了。到了现在,骨传导发声以耳机等方式实际地用于医疗行业及生活各方面。在 2013 年 6 月,德国广播公司 Sky Deutschland与广告公司BBDO 合作,还首次将骨传导用于了商业广告项目。他们将广告以骨传导的方式传播给将头靠在地铁窗户上的乘客,通过玻璃的振动将广告信息传播给潜在的消费者。2. 声音骨传导与普通耳机——优势与局限相对于普通耳机,骨传导耳机整体有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