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1 如何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家长是孩子成长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素质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学校和教师要教好学生, 就必须争取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最常见的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学生、 接近学生、教育学生的良好机会。老师们都深刻认识到家访的重要性,因此,当学生思想或行为出现偏差的时候,就上门找家长反映情况; 当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时候,亦心急如焚地去家访了解原因。然而,效果并不太理想,有时甚至极易引起个别学生的反感。细细思量,虽然老师有较好的愿望,但如果没有做好全面的分析, 对学生家长缺乏了解, 就贸贸然地用简单的 “告状”式家访,无论学生还是对家长都不会乐于接受,这样,就难以取得预想的教育效果。 因此,教师家访必需采用与自己善良动机一样的行为、方式或手段,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家长和家庭的特点,这是成功家访的前提。家庭是社会的缩影, 许多社会现象在家庭中必然有反映。教师家访前要重点了解对学生起主导作用的家庭成员的职业、思想、行为和对子女的态度,把握家庭影响学生的主要因素。记得有一次,我去顽皮捣蛋的小达家家访, 接待我的是他的妈妈, 我们聊了好一会儿还没有见到他的爸爸。 我想着当父亲的一般比较严肃,小孩子在家也大多是听爸爸的话, 有心让小达的爸爸当面斥责教育他一下。于是对他说:“小达,你爸爸在哪里?叫他过来跟老师聊一聊。”话音刚落, 小百度文库2 达和妈妈面面相觑, 哑口无言,脸上露出复杂的神情。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小达的父母离婚了。 这一次的家访,我无意间揭开了别人的伤疤,我为自己的一时大意后悔不已。由此可见, 家访前的准备工作多么重要。其次,教师要把握好家访的时机。 千万不要等学生思想或学习出现问题才去家访。 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总比亡羊补牢好得多。所以,学生有稍微进步时可以去家访向家长报喜;学生遇到困惑时可以去家访帮助排忧解难; 想了解学生生活状况时可以去家访;学生生病请假时可以去家访探望⋯⋯这样的家访动机更能使家长和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好意、真诚和细心,更易令人感动,更易收到教育效果。为了把握好家访时间,教师也可以“预约”家访,即事先把家访内容和时间告知学生,并通过学生和家长预约,使家访时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对面,与家长和学生谈话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表面的家访动机,要将心里面想说的想灌输的畅快淋漓地说出来,有话当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