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建设工程招投标中的串标围标行为【摘要】通过对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串标、围标等不良现象进行分析,并在预防与治理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有形建筑招投标市场日趋健全和规范。【关键词】 串标围标分析预防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对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将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招投标工作纳入了法治化的轨道,加大了管理力度,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力求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随着《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修订版的出台,更加扩大了公开招标的实施范围和突出了招投标工作的重要性。 但是,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招标工作发现,在建筑市场的招投标环节, 不正当的竞争还是客观存在, 在履行程序的过程中仍会出现许多不同的实际问题等待研究解决。招标投标活动过程中的违法、违规的手法亦不断翻新,行为越来越隐蔽,尤其是串通投标(包括围标、陪标)等现象比较严重,不仅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业主的利益, 而且严重制约了招投标事业的健康发展,成了当前招投标监督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二、串标行为的主要表现方式串标包括有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报价,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报价,招标代理与投标人串通投标报价,招标代理与招标人串通招标的几种情况, 其中以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最为突出。当串通投标的当事人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即形成围标。尤其在中小型城市,由于当地潜在投标人数量不多, 各投标人之间由过去的 “竞争”走向如今的“联合”,在给予一定利益承诺之基础上, 串通其他所有或部分投标人,进行围标或陪标。 他们采取相互约定抬高或压低报价,或先在合作投标人之间进行价格协商, 然后在投标过程中采取 “弃权”、踩红线等手法,确保约定的中标人中标,以后的投标项目,则轮流坐庄;或串通其中一部分潜在投标人通过相互约定抬高或压低投标报价,分别以高、中、低价位报价,内部竞价拟定中标人,或泄露各自的投标信息,排斥其他正常投标人,垄断投标行为,哄抬投标报价等等。笔者通过长期从事招标和评标工作积累的实际经验与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归纳其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内容及格式存在非正常的一致现象;2.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相互混装或不同的标书出现相同人员;3.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或报价组成异常一致或呈规律性变化;4.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