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企业培训2 孟子与企业培训孟子序说【评曰】典举法家、兵家、纵横家,示是时皆以攻伐为贤之形势, 始知孟夫子舍序 《诗》、《书》,述仲尼外,别无他途。仁义不能阻杀伐,杀伐亦不能遏仁义,势不两立,行不同道,方知时势可以造英雄,圣人却难以更时势。圣人之道,如水之就下、江河归海,终究天下之道归于此。然而,沧海若能回首,必知归海之水,曾历万千艰难,仁义之行,不亦如此乎?兵家少仁,法家少义,纵横家少信。困惑求真理,无奈出诗文。〔原文〕韩子曰:“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译文〕韩愈《原道》说:“尧把道统传给了舜,舜把道统传给了大禹,大禹把道统传给了成汤,成汤把道统传给了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3 把道统传给了孔子,孔子把道统传给了孟子。孟子死后,再没有能把道统继承下来的人了。荀卿和扬雄,对道统的主旨选择得不够精当,阐述得不够详尽。”【评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皆以厚德高行济天下、功万世。孔子创立儒学道统,实人体魄,化育天下,与尧舜等功德不同。而承上启下,使仲尼之学发扬光大,成万世之教育,独孟轲当之。以《论语》、《孟子》为本。 " (《读〈论语〉、〈孟子〉法》)诚不谬也。余参别诸本,涉目诸家,方知真传宗脉不易,正本清源至难。孟子于儒,千秋之功也。〔原文〕又曰:“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又曰:“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故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其后离散,分处诸侯之国,又各以其所能授弟子,源远而末益分。惟孟轲师子思,而子思之学,出于曾子。自孔子没,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故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译文〕又说:“孟子是一位学识精纯的醇儒。 荀卿和扬雄虽是大儒但还有一些差距。”又说:“孔子之道,博大精深,其弟子很难完全领会真谛。所以通过学习之后都对如何修养心性掌握得比较一致。但一旦离散后,分别居住到各自的诸侯国,便以各自所能和各人所掌握的知识来传授弟子,导致与本源的东西越来越远,差别也越来越大。只有孟子师从子思,而子思的学问,来自于曾子。自从孔子去世后,独有孟轲得到了孔子的真传。 所以要想见识圣人的道统, 必须从学习研究孟子开始。 ”【评曰】4 不在其位,难谋其事;不得其位,更无以成其事。夫子虽贤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