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业的困境药品的产量不断提高,医药工业的总产值不断增长。在繁荣的表象后面,由于成本与价格的双重压力,由于资金投入的匮乏与研发力量的薄弱,由于市场运作的短视与不规范,我国医药企业的处境不容乐观…… 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 年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 4459.44 亿元,比 2004 年增加近 1000 亿元,同比增长 26.19%;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 4207.84 亿元,同比增长 25.26%;累计实现利润352.80 亿元,同比增长 18.25%,比 2004 年提高了 8.7 个百分点。 有人认为,2005 年的医药业在行业整体成本不断上升以及药品价格持续下滑的大环境下,在 2004 年的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利润增速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仍然取得了以上不菲的增长业绩,这就意味着医药业在 2005 年呈现出了明显的复苏态势。同时也有专家预测,如果现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持不变,2006 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按现价可望达到5100 亿元,2020 年我国医药市场的价值将达到 1200 亿美元,并预言若以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中国将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医药市场的新霸主。 种种迹象都表明,中国的医药业在现在和未来若干年都将持续地以高于GDP 增长速度一倍的速度继续高速地增长,中国医药企业似乎已经铸就了一条发展的光明大道。但是,只要细加研究,我们就可以发现,其实中国医药企业的发展并非波澜不惊、一帆风顺,而是波涛汹涌、危机重重。 一、价格与成本高压下的生存困境 彼得•德鲁克在其所著的《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一书中指出,企业的两项基本职能就是市场营销和创新,只有市场营销和创新才产生出经济成果,其余一切都是“成本”。而营销安全管理理论又指出,价格是影响企业营销安全的重要因素,因为在企业的营销组合当中,价格是唯一能给企业产生收入的因素,其它所有的因素则表现为成本。医药企业的定价空间主要受国家政策、企业成本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等三方面影响。 1.价格持续下降 2005 年 10 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再一次发动了药品的降价,大幅降低 22 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平均降价幅度 40%左右,最大降价幅度达到 63%,降价金额约 40 亿元,是迄今为止政府历次药品降价措施中降价幅度最大的一次。中国医改至今已走过了 20 多个年头,近些年的中国医改史可以说是一部医药产品的降价史,从 1998 年药品的第 1 次降价到2005 年 10 月,我国的药品已经连续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