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一、考纲要求1 .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 ( 能力层级:理解 )2 .阅读科技、社科、新闻作品,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 能力层级:理解 )3 .运用科技、社科、新闻作品中的信息解决相关问题。 ( 能力层级:运用 )二、考纲阐释1.2011 年考纲将考点“说明性文章”细化为“科技、社科”作品,并沿用至 2013 年。2.2014 年增加了新的考点:运用科技、社科、新闻作品中的信息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删去了两个考点:体会和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点;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3.2009 、 2011 和 2012 年考说明文,后两年增加 1 道选择题,减少 1 道主观题,题量不变,分值由 11 分变为 10 分。 2014 年中考,再增 1 道选择题,再减少一道主观题,题量和分值不变。一、 (2009 年广东省卷 )( 见课本 )1 .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尽量”这个词不能去掉,为什么?(3 分 )“ 尽量”在文中强调小孩洗澡时要尽可能少用洁肤用品,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如果去掉“尽量”,则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相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2 .结合文章内容解释第⑨段中“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一说法的合理之处。 (4 分 )人需要与自然密切接触,包括接触致病微生物。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和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抵御各种疾病。保持一些所谓的“脏”,除了可以刺激和增强人类的免疫系统,同时还可以避免人工合成的化学产品造成的伤害。3 .给本文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4 分 )清水是最好的清洁剂二、 (2011 年广东省卷 ) (见课本)被妖魔化的沙尘暴1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 .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B .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C .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D .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B 解析:对照第④段最后一句“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即可得出答案。2 .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