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教材分析教学设想教学程序教学目标学法指导一、教材分析 1 、该课与原高中地理教材的两点较大差别 本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是高中教材中第一单元“宇宙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了解地球运动的规律,其目的在于了解这些规律会产生哪些具有地理意义的自然现象。这些现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综合效应,很难区分哪些地理现象完全是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哪些地理现象完全是受地球公转的影响。从这点考虑,新教材中使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标题,把涉及到的所有由于地球运动而产生的现象包括在内,在科学上把握得更准确些。这是与原高中地理教材较大差别之一。 本节所讲的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三个知识点,可以说是地理教材中传统内容,原高中地理教材也有这部分内容,但新教材的内容在与初中地理的衔接、知识点的选择,以及联系实际等方面大大优于原高中地理教材。这是与原高中地理教材较大差别之二。 本章总题是《宇宙环境》,是学生接触《高中地理》教材的第一单元内容,也是教材中较为抽象、难度较大的一章, 而 本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好本章的关键、也是学好高中地理的基础。2 、地位和作用3 、教学重点及依据 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大纲,本节课重点确定为:( 1 )昼夜产生及昼夜交替的形成 ( 2 )地方时差、时区划分及计算。 ( 3 )地表沿水平运动的物体偏移方向。 ( 4 )联系实际,用事实说明地转偏向力在水平运动中的重要作用。4 、重点内容剖析 (1) 在“昼夜交替”这段内容可以看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昼夜的静态描述,即在任一时刻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划分,以及不同地区的昼夜状态 ; 第二部分是对昼夜的动态描述,即昼夜交替的原因和周期。最后教材还简单说明了太阳日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2) 在“地方时”这段内容增加了地方时与地理经度的关系这一知识,并在初中时区和日界线的基础上,举例性地介绍了世界实际上采用的计时方法,以增加教材联系实际的力度。 (3) 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这段内容,与原高中地理相比较,其难度大幅度降低。新的《高中地理大纲》中,仍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列为教学内容要点,但考虑学生理解情况,对这一内容作了浅化处理。一是只讲现象,不讲道理。让学生知道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其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