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制作一份电子报丰润镇中学白晓红一、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分析信息技术课课例《制作一份电子报》是《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三章“第六节”所涉及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完成了Word文档制作学习的相关五个任务),基本掌握了Word2000的基本操作技能:文稿的编辑、文字与段落的设计、艺术字与图片的插入、表格的输入、对象框、页面设置等。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没有真正地把信息技术知识和所掌握的关于Word操作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故组织该项活动旨在让学生在电子报制作的过程中去发现Word操作中还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学习;同时,能够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与表达,做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知识的整合。(二)、教材分析《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三章第六节所涉及的是集成办公软件Word2000操作的内容。学生不但要学会如何制作Word文档,还要学会制作电子报,通过制作电子报刊更好地掌握Word文档的制作,并能利用电子报形式来表达思想或信息。(三)、学生分析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家庭化以及QQ的广泛应用,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不断提高。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较熟练地运用windows的基本操作,具备了一定文字处理能力,但所学知识都较为零散,欠缺系统性。制作板报不仅能让学生综合已学知识,还能充分展示自我,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四)、教学目标:(1)能综合运用Word2000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创作一份电子报。(2)学会设计电子报。(3)学会评价电子报。(4)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整理以及呈现交流。(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子报的设计与设计思想的体现(制作);难点:对电子报的评价(六)、教学策略(解决的方法)1、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从第一学期开始,教学中即要求学生组成了2人的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小组内成员较为熟悉,并逐渐适应协作学习,但协作学习的技巧、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监控学生的协作学习情况,并组织成果交流会,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使小组的协作学习走向成熟。2、以“任务驱动式”为教学原则,确定协作学习的内容围绕“电子报制作”任务把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协作学习。学生通过协作,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的学习。(七)、教学准备主要设计了以下信息资源:1、本地(局域网)资源:教师事先从因特网、VCD光盘中收集了大量有关“电子报”主题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分类别压缩为文件,上传服务器发布到局域网中。授课过程中,告知学生服务器地址,就可以从服务器上获取到有关的信息。2、远程资源:本地的局域网连接Internet,学生通过上网检索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资料。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介绍小组协作学习任务包括如下内容:(1)从老师提供的3个主题中任选一个主题(学生也可自己确定制作的主题),围绕该主题综合运用Word2000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设计、制作一份电子报;(2)开展协作学习活动的计划、电子报制作过程说明、各成员的分工、完成进度以及小组成员的自我评价。(二)、通过展示优秀的电子报,解释电子报的设计要点:(1)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健康、有吸引力(2)表现形式多样,富于创意(3)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三)、引导学生如何选题,如何围绕主题进行制作电子报。3个可供选择的主题包括:(1)步入信息时代可介绍信息技术的分类、发展;介绍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影响;介绍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获取信息的方法与途径、网络信息检索的主要策略与技巧、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等。(2)网络与我通过使用网络的亲身体验,可介绍网络虚假信息及防护、网络安全与措施、网络道德与法律等知识或感受。(3)我的多媒体作品可介绍媒体及其分类、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多媒体作品的一般制作步骤、多媒体素材的收集与整理、赏析多媒体作品等。(四)、指导搜集资料的方法与途径:(1)本地资源:在局域网中,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