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经验是什么 刘海波从事教学工作开始,我就认真挖掘教材,悉心学习大纲,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一些数学学科方面的新动态,积极进行教 育教学改革。到高三时,更是认真研究考纲,并不断地做题,尤其是高考题,对近年来的高考题做了较为细致、深入的分析,从中了解大纲知识点在考题中的具体体现。这样,就做到了备课时紧扣双纲、教材,有了明确的目标性,以次引领平时的教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做了很多有创造性的尝试,创造了新的教学指导模式,以此引领平时的教学,教学成绩显著。现将点滴体会总结如下:1、调整课前复习策略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分层次的安排课前“预习提纲”。第一类是实际基本的概念、公式、定律。这些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可以解决的;第二类使学生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这个环节可以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也为弥补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过短这一问题,提供时间的保障。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起点要放在“读”上。二是把观点放在“思”上,三是将重点放在“练”上。为防止课前预习流于形式,这些要求提出后,首先应由教师督促来完成,一段时间过后形成基本习惯,可不定期抽查,使学生在一定时期内能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2、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善于设疑解难。我觉得它是教学中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教学中值得提倡与推广的重要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显得格外重要。“学贵有疑”。每次质疑与解疑的过程,恰是学生智力发展的一个有一个的新起点。现代教育理论形象比喻“跳一跳,摘下果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探索,能不断迈向新台阶。以一堂高三复习课为例:为了解决一道不等式的证明问题,通过设问,学生研讨,得到了近六种不同的解法,将一题多解发挥的淋漓尽致。课后,学生都说,像这样的课,多久也不会忘记的。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并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3、变老师教为学生教,把课后辅导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上辅导课是学生展示自己的好机会,我以前的做法是,把班级中成绩不好的同学集中在一起,我出几道题,学生做,老师讲,到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究其原因,是老师和学生对问题思考的角度不同,老师往往凭经验做题,而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教育学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