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 5 章第 1 节的内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从基因变化的角度来认识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是基因表达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学习 6 章和 7 章的基础。由于本节内容较难理解,所以本节之学习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部分下堂课学习。通过本节学习, 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通过模型构建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在讲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时,先大致归纳了引起基因突变的三类原因,然后紧扣原因分析特点。在阐述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说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使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突变个体仍然会占有一定的数量。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变”与“不变”的平衡,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学生已经学过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基因的本质、 基因的表达等知识,为基因突变这个新概念的建构奠定了认知基础。为创设问题情景,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二、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 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激发灵感,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教师精心设计智能训练和反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情感目标: 1 .通过引导学生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基因突变概念的形成过程。 2.通过基因突变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形成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3.基因突变的意义四、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自主合作学习。五、教学准备: 1. 文字资源——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第二册) 2. 多媒体资源——多媒体课件 3. 模型构建——用纸片制作四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一段DNA片段。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播放微视频——“果蝇对话”提出问题:白眼果蝇是怎么产生的?请你分析可能原因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总结并讲解变异的概念和类型。二、基因突变的概念用多媒体展示镰刀型贫血症患者和正常人的红细胞图片。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