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设计教师】 【教学内容】教科书56——58 页的内容及练习九 1、 2 题 【学习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 直观操作 【学具准备】 方格纸、彩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观察体验。 你见过下面这些现象吗?谁来描述一下! 出示多媒体课件,56 页生活情境图。 这些生活中的现象,有的是把物体放大了,有的是把物体缩小了 2 、学生举例,自由发言。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师:看来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这些现象也包含着一定的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图形的放大。(多媒体出示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例4 .) 1 、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许多的平面图形了。老师这把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大家看一看画在方格纸上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学生小组自由谈。 正方形边长3 个方格、 长方形长6 个方格,宽3 个方格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 个方格、6 个方格 2 、理解要求。 (1 )多媒体出示例4 的要求——2 :1 画出这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2 )按“2 :1 ”放大是什么意思? 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说明。(按 2 :1 放大,也就是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 倍。) 3 、通过画正方形了解画法。 (1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把正方形按 2 :1 放大呢?请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2 )汇报:原来的边长是3 个方格,放大后图形的边长是6 格。 (3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按 2 :1 放大后的图形, (4 )教师总结学生方法中的重要一点:先确定一个固定的点,以它做为确定图形位置的重要点再画出其他的部分。 (5)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放大后正方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