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疯癫与文明》有感《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是20 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后结构主义代表人物米歇尔· 福柯的博士论文,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写于1960 年。该书一经问世就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正如他的导师、 著名科学史家、 曾任巴黎大学哲学系主任的乔治?冈奎莱姆( Georges Conguilhem)所说:“人们会看到这项研究的价值所在, 鉴于福柯先生一直关注自文艺复兴时期至今精神病在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反映出来的向现代人提供的多种用途;鉴于他时而理顺、时而又搞乱纷杂的阿莉阿德尼线团,他的论文融分析和综合于一炉,它的严谨,虽然读起来不那么轻松, 但却不失睿智之作⋯⋯”福柯的作品读起来并不容易,但却并不能影响作品给人带来的震撼,能够真正的引人深思。与其将《疯癫与文明》当做一本正统的哲学书籍,不如将其称为一本“疯癫的形成历史” 更为合适。 书中大篇幅地引用历史介绍不同时期的疯癫情况,例如十六七世纪遍布法国的禁闭所和影响深远的巴黎总医院;并且介绍了不同时期医学对疯癫的不同流派的解释; 但这个疯癫史却又不是疯癫本身的历史,而是人们怎样看待疯癫的历史, 也就是他者意识的历史。 从中世纪末对于麻风病病人的宗教解释、隔离和放逐到中世纪时对疯癫者的收容、禁闭和展览, 及至近代精神科学生理科学对疯癫的分析、 治疗和研究, 正是随着人类理性的发展, 才有了现在我们所谓的疯癫。 福柯在向我们展示疯癫历史的同时,也在用疯癫的历史证明我们文明的历史, 证明理性与非理性的的历史。 虽然作者并没有在书中大量阐述自己观点或者理论,但是从其对历史进程的描述过程中, 深刻的渗透了作者的看法,更能发人深省。正如作者所言: “我的目的不是撰写精神病学语言的历史,而是论述那种沉默的考古学。 ”一、关于疯癫与理性在《疯癫与文明》的序言中,福柯指出: “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它纯粹是理性与非理性、 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产生的效应。”也就是说,疯癫被视为一种精神或生理上的病症,需要用专业医学治疗的观点并非古已有之, 而是进入现代社会后的产物,即疯癫的出现与理性、 文明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正如福柯所言:“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疾病,而是一种知识建构,一种文化建构。 ”在本书前言中,福柯开篇就引用帕斯卡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观点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帕斯卡:“人类必须会疯癫到这种地步,即不疯癫也只是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