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完整论语选读:高山仰止重点版VIP免费

完整论语选读:高山仰止重点版_第1页
1/8
完整论语选读:高山仰止重点版_第2页
2/8
完整论语选读:高山仰止重点版_第3页
3/8
诲人不倦1 《诲人不倦》(重点版)编撰洪申健时间2010 年 12 月编号07 一、核心解读: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0 岁左右即开始讲学 , 从教 40 余年,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长期的育人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在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权受教育。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 ”的思想,认为教育对象不应分贵贱、门第和国界,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论。 “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论断。孔子所提倡的教育在内容上是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他的教育原则与方法主要有:①以学生为主体, 启发诱导的原则。 即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现问题,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后,老师才适时加以指导点拨。学生如未能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则不勉强施教,否则反而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②因材施教原则。 孔子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总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德行、 才智、个性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同样的问题,视不同对象给出不同的回答。③教学相长理念。 孔子不赞成学生对老师一味信从,力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表达自己的体会和不同意见,“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 互有助益的过程。④强调学思结合,学行并重,知行合一。二、名句填空:1· 子曰:“不愤不启,,,则不复也。” ★2·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 “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由也兼人,。”★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4· 子曰:“若圣与仁, 则吾岂敢?抑,,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5·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 “天何言哉?诲人不倦2 ,,天何言哉?”6、子曰:性相近也,。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8、子曰:当仁,。9、子夏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完整论语选读:高山仰止重点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