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中华武术 第一节 太极拳 一、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太极拳最早出现于山西王宗岳著的《太极拳论》。关于太极拳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传自南北朝的梁拱月,一说传自唐许宣平或李道子,一说传自宋张三丰,一说传自明张三丰,一说传自陈家沟陈氏始祖陈卜。据考证,比较可靠的是河南省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延。陈王延曾任温县“乡兵守备”,是卓有创见的武术家。他以阴阳开合理论为基础,结合道家《黄庭经》中的导引、吐纳方法,吸收、借鉴戚继光的《拳经三十二式》,创编了太极拳。 太极拳在长期的流传中衍生出许多派别,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有陈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 虽然太极拳流派很多,其风格特征各不相同,但其拳理、动作要领、运动特点和健身作用是基本相同的。 二、太极拳运动的特点与作用: 太极拳具有轻松柔和、连贯均 匀 、圆 活 自然、协 调 完 整 ,身体 各部 分 之 间 紧 密 配 合,一动无 有不动之 感 。 太极拳具有益 气 养 神 、固 肾 健脾 、通 经脉 和气 血 、养 筋 骨 、利 关节 的防 治 疾 病 和强 身健体 之 功 效 早已 被 证实 ,它 对 人 体 生理的作用主 要表 现在以下 几 个 方面 : 1.对 神 经系 统 的影响: 练 太极拳要求 思 想 集 中、排 除 杂 念 。要讲 松静 自然贯穿 于意 念 、呼 吸、形 体 动作之 中。这 种“心 静 、体 松、意 专 ”锻 炼 方式,可以排 除 头 脑 中其他思 绪 的干扰 ,使 大 脑 皮 层 神 经中枢 保 持 兴 奋 ,其他部 位 处 于抑 制 休 息 状 态 ,人 体 疲 劳 消 除 加 快 。由 于改 变 了疾 病 的病 理兴 奋 状 态 ,修 复 和改 善 了神 经中枢 的功 能 ,进 而 使 内 脏 的病 患 处 获 得 修 复改 善 和症 状 消 失 。此 外 ,练 太极拳时 呼 吸细 、慢 、深 、长,能 调 节 植 物 性 神 经系 统 的功 能 。 2.对 循 环 系 统 的影响: 太极拳动作柔和、缓 慢 、均 匀 ,力达 躯 干 、四 肢 和肌 肉 皮 肤 ,使周 身血 管 舒 张,静 脉 血 和淋 巴 液 回 流加 速 ,减 轻了心 脏 的负 担 。由 于心 脏 本身血 管 反 射 性 扩张,血 流量 充 足 ,有助 于改 善 心 脏 的营 养 过 程 ,促 进 心 血 管 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