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rel 建模中的几点认识 引 言 20世纪初年代发展起来的以井资料为主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目前已成为油田开发阶段油藏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Schlumberger公司的Petrel虽然在地震解释方面有不错的表现,但己经不再是仅仅定位在建模上的勘探开发一体化工具,建模仍然是它的突出特点。 在完成构造建模的基础上,分2个阶段进行建模:①采用针对离散变量(如岩相)的模拟方法,建立储层骨架模型;②在储层骨架边界的控制下,对储层连续性变量的模拟方法建立储层参数模型,相建模是2个阶段建模的关键。笔者旨在探讨 Petrel软件中进行相建模和变差函数求取中的几点认识。 1.相模型的建立 相分布控制着砂体分布,只有砂体内才具有有效的储层参数,不同相的储层参数分布规律不同,相控建模过程充分体现了地质思维和地质知识,更增加了地质因素对于属性模型的控制。尤其是对于成岩与后生改造作用不强的储层,原始沉积作用控制着储层宏观非均质性,沉积相带的交替是制约储层性质的根本因素叫,当没有相约束时,各个储层参数建模之间的差别相当大,用沉积相或者岩相约束进行相控建模成为必然选择。相控建模时可采用沉积相约束和岩相约束 2种方法,Petrel在相建模和属性建模中采用了 GSLIB中成熟的技术和方法。随机模拟的方法很多,目前应用最多、最成功的方法是序贯模拟方法,至于模拟相模型时采用哪种计算方法,这里不再赘述。尽管 Petrel提供了多达 7种建立相模型的方法,笔者仅就实际操作过程中常用的3种进行讨论。 1.1手工勾绘沉积相图 使用手工勾绘的沉积相图作为约束条件时,PeIrel中的相控建模,就变成了相带图的立体化,模拟出的孔、渗边界就是生硬的沉积相边界。相的引入是作为参数模拟的边界条件,在不同相的内部实现参数模拟,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使 Petrel的功能削弱了,可见,手工勾绘沉积相图只适于对随机模拟的相模型进行局部修改。 1.2采用岩相模型代替沉积相模型 当没有足够细致的沉积微相研究时,模拟的沉积相模型的精细程度将有所欠缺,进而导致井间单砂体的连通性、砂体的尖灭及砂体内部的泥岩夹层等得不到很好的反映;相反,当用泥质含量曲线划分岩相时,模型的纵向分辨率可以直接和0.125m采样率的电测曲线进行对比,单砂体的连通性、砂体的尖灭等都得到很好的反映。可采用2种划分方法计算岩相模型:①用综合测井解释成果;②用测井解释的泥质含量曲线。 (1)直接利用解释结论计算划分岩相的具体做法是:将解释结论归类,致密层、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