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黄芩的种植技术 第一节 生态适应性 黄芩喜生于中高山地或高原草原温凉、半湿润、半干旱环境,喜阳光,抗严寒能力较强,在中心分布区常以优势建群种与一些禾草、蒿类或其它杂草共生。在中温带山地草原常见于海拔 6 0 0 -1 5 0 0 米向阳山坡或高原草原等处,林下阴湿地不多见。适宜野生黄芩生长的气候条件一般为:年太阳总辐射量在 1 1 0 -1 3 5 千卡/厘米 2,一以 1 2 0 千卡/厘米2 适宜;年平均气温-4 -8 ℃,最适平均温度为 2 -4 ℃,成年植株的底下部在-3 5 ℃低温下仍能安全越冬,3 5℃高温不致枯死,但不能经受 4 0 ℃以上连续高温天气;年降水量要求比其它中旱生植物略高,约在4 0 0 -6 0 0 毫米;土壤要求中性或微酸性,并含有一定腐殖质层,以淡粟钙土和砂质壤土为宜,排水不良、易积水的不宜栽培。人工栽培以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壤土栽培为佳。忌连作。 第二节 繁殖方法 可用播种或分根方法进行繁殖。 一、播种繁殖 种子采集:花期 7~9 月,果熟期 8~1 0 月,待果实成淡棕色时采收,种子成熟期很不一致,且极易脱落,需随熟随收,最后可连果枝剪下,晒干打下种子,去净杂质备用。 贮藏与寿命:1977 年收的种子放牛皮纸袋藏于室温,1979 年3 月测其发芽率为23%,故隔年种子不能用。但据承德李世报道该处黄芩种子贮藏3 年,种子发芽率仍 可达70%,可能该地较凉爽所致。 种子萌发:黄芩种子容易萌发,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见表1,种子在15~3O ℃下均萌发良好,35℃以上种子萌发较差。生产上分直播和育苗两种,以直播为好,可节省劳力,根条长,杈根少,产量较高。 直播分春播或秋播,春播北方于4 月中旬,江、浙于3 月下旬;秋播于8 月中旬。 表1 温度对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发芽温度(℃) 一般于3~4月间采用条播法下种,按行距 30~40 厘米,开 0.6~1 厘米浅沟,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 5~6 毫米,播完轻轻镇压,每亩地播种量1公斤左右,播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大约 15天即可出苗。待幼苗出齐,分2~3 次间掉过密和瘦弱的小苗,保持株距 8~12 厘米。如小面积栽培,为了精耕细作提高产量,也可以采取先在阳畦中播种育苗,当苗高8~12 厘米时,再行向本田移栽定植的方法,这样因能提早播种对后期生长发育有利。 二、分根繁殖 黄芩从播种到收获至少需用2~3 年的时间,为了缩短栽培年限,可以应用分根繁殖的方法。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