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及植物吸收方式(土壤部分初稿)VIP免费

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及植物吸收方式(土壤部分初稿)_第1页
1/7
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及植物吸收方式(土壤部分初稿)_第2页
2/7
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及植物吸收方式(土壤部分初稿)_第3页
3/7
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及植物吸收方式 我国耕地土壤全氮含量为0.04~0.35%之间,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其氮素来源包括:生物固氮、降水、农业灌溉和施肥等,而目前肥料是农田土壤氮肥的主要来源。下面就从土壤中氮素的主要表现形态和转化过程等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 土壤中氮素的主要形态 水溶性 速效氮源 < 全氮的5% 包括游离氨基酸、胺盐及酰胺类化合物等 有机氮 水解性 缓效氮源 占50~70% 包括蛋白质及肽类、核蛋白类、氨基糖类 (>98%) 非水解性 难利用 占30~50% 包括杂环态氮、缩胺类 离子态 土壤溶液中 无机氮 吸附态 土壤胶体吸附 (1~2%) 固定态 2:1 型粘土矿物固定 注明:其中无机氮包括:铵态氮(NH4+ — N)、硝态氮(NO3- — N)、亚硝态氮(NO2- — N)三种主要形态。 一般情况下,土壤中存在的主要是有机态氮,占土壤总氮的90~98%。 (二)土壤中氮素的转化过程 1.有机态氮的转化 土壤中的有机态氮是较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必须要经过各种矿化过程,变为易溶的形态,才能发挥作物营养的功能。它的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就成为决定土壤供氮能力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过程是包括许多过程在内的复杂过程。 ① 水解过程 蛋白质在微生物分泌的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为各种氨基酸。 ② 氨化过程 氨基酸在多种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氨的过程称为氨化过程。如: RCH2OH+NH3+CO2+能量 —水解—→ RCHNH2COOH+H2O RCHOHCOOH+NH3+能量 —氧化—→ RCHNH2COOH+O2 RCOOH+NH3 +CO2+能量——还原—→RCHNH2COOH+H2 由此可见,氨化作用可在多种多样条件下进行。无论水田、旱田,只要微生物活动旺盛,氨化作用都可以进行。 氨化作用产生的铵态氮能被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利用,是农作物的优良氮素营养。未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铵,可被土壤胶体吸收保存。但在旱地通气良好的条件下,铵态氮可进一步为微生物转化。 ③ 硝化过程 指氨或铵盐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成硝酸态氮化合物的过程。它是由两组微生物分两步完成的。第一步铵先转化成亚硝酸盐,紧接着亚硝酸盐又转化成硝酸盐,消化过程是一个氧化需氧过程,只有在通气良好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所以水稻田在淹水期间主要为铵态氮,硝态氮很少,旱地土壤一般硝化作用速率快于氨化作用,土壤中主要为硝态氮。 硝态氮也是为植物吸收利用的优良氮源,所以可以利用土壤硝化作用强度来了解旱地土壤的供氮性能。 ④ 反硝化作用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及植物吸收方式(土壤部分初稿)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