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地基沉降量计算VIP免费

地基沉降量计算_第1页
1/14
地基沉降量计算_第2页
2/14
地基沉降量计算_第3页
3/14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地基变形在其表面形成的垂直变形量称为建筑物的沉降量。 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层被压缩达到稳定时基础底面的沉降量称为地基最终沉降量。 一、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分层总和法。 (一)基本原理 该方法只考虑地基的垂向变形,没有考虑侧向变形,地基的变形同室内侧限压缩试验中的情况基本一致,属一维压缩问题。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可用室内压缩试验确定的参数(ei、Es、a)进行计算,有: 变换后得: 或 式中:S--地基最终沉降量(mm); e1--地基受荷前(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孔隙比; e2--地基受荷(自重与附加应力作用下)沉降稳定后的孔隙比; H--土层的厚度。 计算沉降量时,在地基可能受荷变形的压缩层范围内,根据土的特性、应力状态以及地下水位进行分层。然后按式(4-9)或(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i。最后将各分层的沉降量总和起来即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二)计算步骤 1)划分土层 如图4-7 所示,各天然土层界面和地下水位必须作为分层界面;各分层厚度必须满足Hi≤0.4B(B 为基底宽度)。 2)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 3)计算各分层界面的自重应力σsz和附加应力σz;并绘制应力分布曲线。 4)确定压缩层厚度 满足σz=0.2σsz的深度点可作为压缩层的下限; 对于软土则应满足σz=0.1σsz; 对一般建筑物可按下式计算zn=B(2.5-0.4lnB)。 5)计算各分层加载前后的平均垂直应力 p1=σsz; p2=σsz+σz 6)按各分层的p1和p2在 e-p 曲线上查取相应的孔隙比或确定 a、Es等其它压缩性指标 7)根据不同的压缩性指标,选用公式(4-9)、(4-10 )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i 8)按公式(4-11)计算总沉降量 S。 分层总和法的具体计算过程可参例题4-1。 例题4-1 已知柱下单独方形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 2.5×2.5m,埋深 2m,作用于基础上(设计地面标高处)的轴向荷载 N=1250kN,有关地基勘察资料与基础剖面详见下图。试用单向分层总和法计算基础中点最终沉降量。 解:按单向分层总和法计算 (1)计算地基土的自重应力。z 自基底标高起算。 当 z=0m,σsD=19.5×2=39(kPa) z=1m,σsz1=39+19.5×1=58.5(kPa) z=2m,σsz1=58.5+20×1=78.5(kPa) z=3m,σsz1=78.5+20×1=98.5(kPa) z=4m,σsz1=98.5+(20-10)×1=108.5(kPa) z=5m,σ sz1=108.5+(20-10)×1=118.5(kPa) z=6m,σ sz1=118.5+18.5×1=137(kPa) z=7m,σ sz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地基沉降量计算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