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染菌的检查、原因分析和防止措施VIP免费

染菌的检查、原因分析和防止措施_第1页
1/5
染菌的检查、原因分析和防止措施_第2页
2/5
染菌的检查、原因分析和防止措施 染菌的检查、原因分析和防止措施 1.染菌的检查与判断 在发酵过程中对杂菌污染的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是免除染菌造成严重损失的重要问题。因此,要求有确切、迅速的方法来检出杂菌的污染,目前常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显微镜检查 通常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对霉菌、酵母发酵,先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生产菌的特征,然后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有否染菌存在,根据生产菌与杂菌的特征区别,判断是否染菌。必要时,可进行芽孢和鞭毛染色。 (2)平板划线培养或斜面培养检查法 先将经灭菌的固体培养基倒入灭菌的平板中置培养箱摄氏 37 度,保温24h 检查无菌即可使用。将需要检查的样品,在无菌平板上划线,分别置摄氏 37 度、摄氏 27 度培养,以适应嗜中菌和低温菌的生长,一般在8h 后即可观察。 噬菌体检查可采用双层平板培养法,底层同为肉汁琼脂培养基,上层减少琼脂用量。先将灭菌的底层培养基熔后倒平板,凝固后,将上层培养基熔解并 保持 摄氏 40 度,加 生产菌作 为指 示 菌和待 检样品混合 后迅速倒在底层平板上,置培养箱保温培养,经 12~20h培养,观察有无噬菌斑 。 培养基(PH7.0 ) 葡 萄 糖 (% )牛 肉膏 (% )蛋 白 胨 (% )氯 化 钠 (% )琼脂(% ) 上层 0.5 1.0 1.0 0.5 1.0 下层 0.5 1.0 1.0 0.5 2.0 (3)肉汤 培养检查法 染 菌 的 检 查 、 原 因 分 析 和 防 止 措 施 --第 1页染 菌 的 检 查 、 原 因 分 析 和 防 止 措 施 --第 1页将需要检查样品接入经灭菌并经过检查无菌的肉汤培养基中,放置摄氏37 度和摄氏27 度分别培养24h ,进行观察,并取样镜检。此法常用于检查培养基和无菌空气是否带菌,也可用于噬菌体检查,此时使用生产菌作为指示菌。 葡萄糖酚红肉汤培养基:牛肉膏0.3% ,葡萄糖0.5% ,氯化钠0.5% ,蛋白胨0.8% ,1% 酚红溶液0.4% ,PH7.2 。 用以上的检查方法检查未发现污染,还不能肯定未被污染。 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从发酵过程的异常现象来判断是否染菌,如溶解氧、PH 值、排气中CO2 含量和菌体酶活力等变化来判断。 2.发酵染菌率和染菌原因分析 (1)发酵染菌率 发酵的总染菌率是指一年内发酵染菌的批数与总投料发酵批数之比。 发酵染菌是在发酵罐中发生的染菌率,包括染菌后被挽救不了导致倒罐的批数,但种子罐培养的染菌不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染菌的检查、原因分析和防止措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