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患者护理查房重症医学科一.概念二.病情介绍三、辅助检查四、用药治疗五、护理诊断六、护理措施一.概念•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急剧下降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其病变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少数为其他病变,如急性冠状动脉栓塞。•发病机制:最基本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是冠心病心肌梗死最常受累的血管)病情介绍•10床XXX,男,XX岁。因“胸痛3天,加重伴7小时58分”于XXX年XX月29日10时58分急诊平车入住我院心内一区。急诊查心电图提示“V1-V5导联病理性Q波,ST段抬高”。查心梗三联提示“肌钙蛋白大于50ng/ml”。患者气促进行性加重,予吗啡、硝酸甘油、硝普钠、速尿等药物治疗后,患者症状稍缓解。病人病情危重,于8月29日11:26分转入我科10床监护治疗。入室时,意识处于模糊状态,心电监护显示:窦性心动过速,大汗淋漓,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低,口唇面色紫绀,予鼻导管供氧8L/min。查体:HR128次/分,R32次/分,BP183/96mmHg,指脉氧78%。带入尿管通畅,接袋引出黄色尿液,接医嘱予特级护理,暂禁食,予改善循环、抗感染、化痰解痉、肝器功能保护等对症支持治疗。入科后5分钟病人呼之不应,心率减慢,意识转为浅昏迷状态。在力月西,丙泊酚镇静下床边行气管插管术,术程顺利,术毕予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明确,经心内科一区副主任医师会诊后,于12:05送介入室行冠脉造影术+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治疗。13:55病人行冠脉造影术+IABP术,术程顺利,安返病房,持续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右股动脉鞘管接IABP泵,右下肢予制动,右足背动脉搏动好。病情介绍•XX月30日病人心律失常,房颤阵发性室速,应用西地兰、利多卡因、胺碘酮复律、效果欠佳,予行电除颤复律,经一系列处理后病人心电监护显示:窦性心律,律齐。•治疗过程中病人烦躁明显,予保护性约束四肢,反复使用镇静药来镇静,适当使用镇痛药。辅助检查1.电解质:钠127mmol/L血常规:白细胞16.09/L2.电图提示:“V1-V5导联病理性Q波,ST段抬高“。心梗三联提示”肌钙蛋白大于50ng/ml3.胸部CT显示:1.两肺感染2.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四、治疗用药1.抗感染抗病毒,予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莫西沙星治疗。2.用呼吸机辅助呼吸。3.心率失常,时有烦躁不安,予胺碘酮控制心率,应用镇静、镇痛,强心药4.化痰解痉药,脏器功能保护5.血压低,予应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升压、强心。6.应用替罗非班抗血小板等处理。经以上治疗处理,目前患者生命征平稳,已停用镇静药,于9月8日暂停使用IABP泵治疗,予拔除股动脉鞘管,穿刺点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五、护理诊断(1)疼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2)焦虑:与剧烈疼痛,病程漫长、及担心疾病预后有关(3)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长期卧床有关(4)有出血的危险;与低分之肝素钠有关(5)潜在并发症:心肺功能不全,下肢动脉栓塞、球囊破裂等(6)有感染、窒息的危险(7)知识缺乏与疾病相关知识,疾病愈后知识缺乏有关护理措施疼痛1.休息: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减少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卧床期间落实好生活护理,协助病人在床上进餐、擦身、生活护理。2.疼痛护理:护士应严密观察,让患者卧床休息,对不同患者遵医嘱采取不同的镇痛、镇静药物,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使患者从不良的心态中解脱出来,配合医生治疗。3.吸氧:合理给患者使用氧气,急性期病人应给予持续高流量吸氧(4~6L/min),病情稳定或疼痛减轻后间歇低流量给氧(3~4L/min),吸氧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缩小梗塞面积,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减轻疼痛。4.严密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心率、呼吸等。同时,保证输液通畅,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抢救药品及时输入体内,并同时注意输液速度(20~30滴/min),纠正电解质紊乱。记录24h出入量。焦虑•加强心理护理:•1患者总认为自己病情严重,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悲观心理等,应先向病人进行健康宣教,积极告知急性心梗的相关知识及预防方法,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2向病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