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断路器的概况与展望VIP免费

断路器的概况与展望_第1页
1/7
断路器的概况与展望_第2页
2/7
断路器的概况与展望_第3页
3/7
低压断路器,从它的结构、用途所具有的功能来分,就有万能式(又称框架式,国际上通称ACB)和塑料外壳式[国际上通称MCCB,MCB(小型)]两大类,它们相同的作用是: (1)在正常情况下,作不频繁合、分电路或起动、停止电动机; (2)在线路或电动机发生过载、短路或欠电压(电压不足)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予以保护。 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断路器又分为四个类型: (1)配电保护型──保护电源和电气线路(电线、电缆)和设备; (2)电动机保护型──专作电动机的不频繁起动,运行中中断,以及在电动机发生过载、短路和欠电压时的保护; (3)家用和类似家用场所保护型──对照明线路、家用电器等的保护; (4)剩余电流(漏电)保护型──用来保护人身免受电击危险及防止电气火灾的保护器。 2 我国低压断路器的发展概况 世界上最早的断路器出现于 1885年,它是一种刀开关和过电流脱扣器的组合。1905年具有自由脱扣装置的空气断路器诞生。1930年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弧原理的发现和各种灭弧装置的发明,逐渐形成了目前的机构。50年代末,电子元件的兴起,又产生了电子脱扣器,到了今天,由于小型化电脑的普及,又有智能型断路器的问世。 我国解放前几乎没有断路器的制造业,新中国成立后,电器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低压断路器经历了四代的发展过程。 2.1 万能式断路器(ABC) 第一代是仿苏 A15,A2050的DW1、DW2型(额定电流 200~1500A);第二代是在1958年我国自行设计的DWO基础上更新的DW10系列,其额定电压为AC 380V,DC 440V,额定电流 200~4000A;第三代是70年代末开发,80年代初投产的DW15和DWX15(限流型);第四代是90年代初研制成功的DW45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 80年代初、中期,我国相继从日本和德国引进 AH和ME型万能式断路器。 DW45系列万能式断路器,具有国际90年代同类产品(ABB公司的F系列,施耐德公司的M系列和日本三菱公司的AE系列)的水平。它具有过载长延时、短路短延时、瞬动的三段保护特性和单相接地故障保护以及保护特性的电流、动作时间可调、显示、试验、热记忆、故障记忆、负载监控、自诊断、MCR(低倍数短路合闸保护)通讯接口等智能化功能。 表 1是各类型万能式断路器主要性能对比 (限于篇幅,仅以 1500~1600A三极为例)。 2.2 塑料外壳式断路器(MCCB配电保护型) 50年代,我国首次研制投产的是仿苏(A3100)的 DZ1系列产品(40年代中期水平)。60年代末期,针对 DZ1体积过大、短路分断能力偏小等缺陷,对它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断路器的概况与展望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