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部分:六代乐舞:周代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最高点饭的乐舞有六部,称为六代乐舞。通常它们的演奏程序是:黄帝《云门》、尧《咸池》、舜《大韶》、禹《大夏》、商《大濩》、周《大武》。周代在礼乐制度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所谓雅乐,实质我国古代社会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在周代广泛用于郊社、宗庙、宫廷礼仪、乡射和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的仪式。雅乐是春秋战国才开始称为雅乐或雅颂之声的。楚辞:“楚辞”有三种含义,一是公元前 4 世纪楚国兴起的一种新的诗体,乃屈原所创;二是汉朝刘向所编的《楚辞》一书,其中合编了屈原、宋玉他们的模拟者的作品;三十根据楚国方言所产生的一种歌唱形式。包括的歌曲有:《涉江》 、 《朱菱》、《劳商》、《薤露》、《阳春》、《白雪》等。《九歌》是屈原根据祭祀乐歌加工改写而成的作品,就今天看来它是一种组歌形式。《成相篇》:最早的说唱。“成相”原是一种劳动歌曲的名称。《成相篇》是荀子模拟民间音乐形式而填的一首长诗。中国音乐的五声是指宫、商、角、徵、羽。最早见于《管子地员》“八音”从周代开始,按乐器的制造材料进行分类,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律学:十二律真正产生的方法是《管子.地员》所记载的“三分损益法”他是史载中最早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三分损益律所生的十二律是一种不平均律。“三分损益法”推算出的十二律由低到高的排列次序为:黄钟 C 、 大吕 #C 、 太簇 D 、 夹钟 #D 、 姑洗 E 、 仲吕 #E 、 蕤宾 #F 、 林钟 G 、 夷则 #G 、 南吕 A 、 无射 #A 、 应钟 B 。 孔子的音乐思想:礼:“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强调音乐的社会作用。仁:“尽美矣,又尽善矣。”揭示了音乐的道德作用。中庸:“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隐喻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墨子的音乐思想:“非乐”,即反对音乐,他只看到音乐对人和社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老子的音乐思想:他认为真正的音乐当使人忘记自我,甚至忘记音乐本身的存在,而于无形之中使自身与宇宙融为一体。庄子的音乐思想:将音乐分为“人籁、地籁、天籁。”否定礼乐文化。荀子的音乐思想集中反映在《乐论》中,也散见于其他篇章。《乐论》是我国古代第一篇完整的音乐论著,对《乐记》有重要影响。《乐记》是我国最早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总结了先秦时期多家的音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