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尾寒羊羔羊补饲效果试验小尾寒羊 是张家川县农村的重要养殖品种。为了充分发挥小尾寒羊繁殖力强、生长发育快的优良性能,发展商品化养羊 业。我们在实施牛羊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中,针对当地养羊户对羔羊补饲重视不够,加之近年来干旱严重,牧草生长差, 母羊乳汁分泌不足, 不能满足羔羊快速生长之需,常影响羔羊成活率、增重及以后生产性能等问题。在加强母羊喂养使之增加泌乳的同时,开展了羔羊早期补饲试验。旨在探索通过补饲加强羔羊培育的有效措施,了解早期补饲训练和开展补饲的效果,选择适宜的补饲饲料配方,提高养羊的经济效益。1 材料与方法1.1 试羊从当地规模养羊户中选择10 日龄小尾寒羊48只,随机分为 4组,每组 12 只,公母羊各半。参试羊均带耳号,各组羊平均始重差异不显著(P >0.05) 。1.2 试验设计采用传统育羔方式不补饲为对照组;采用农户常用混合饲料补饲,但不进行早期补饲训练为1 组;采用与 1 组相同饲料补饲, 并进行早期补饲训练为2组;采用分阶段配合饲料补饲,且进行早期补饲训练为3 组。试验从 10日龄起至 100 日龄止,共 90 天。1.3 试验条件各组参试羊饲养条件相同,均随母羊在饲养地附近的田间地埂放牧,归牧后在舍饲羊舍内补饲,按常规哺乳。试验各组补饲时,羔羊与母羊分开,各自投放补饲饲料。羔羊采用补饲隔栏,只容羔羊自由出入。饲槽按每只羊平均 15cm设置,以能容纳本组全部羔羊同时采食为宜。参试羊按免疫程序进行炭疽病及“羊四防”免疫注射,每隔1个月内服丙硫苯咪唑驱虫1次。断奶后, 各组羊在同一条件下饲喂。补饲试验从1997 年7月开始, 10 月结束。1.4 试验饲料1 组与 2 组在 2月龄前采用碎玉米补饲,2月龄后,在饲喂碎玉米后投放为母羊补饲的混合拌抖;3 组采用参照生长羔羊营养需要,用当地原料配制的分阶段配合粗粉料。试验各组补饲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精饲料补饲后,在饲槽内添放青干草,由豌豆草( 或红豆草、苜蓿)与野青干草铡碎混合组成。1.5 试验方法1.5.1 补饲训练: 1 组从 10 日龄起随母羊自由采食补饲料,但不进行补饲训练;2 与3 组从 10 日龄起逐羔开始补饲训练,直至习惯采食补饲饲料。1.5.2 补饲饲料的投放: 各试验组补饲料的投放随日龄增加而逐渐增加,10 ~20 日龄每羔每天50g ,到 30 日龄增至100g ,60 日龄增至 300g ,100 日龄增至 500g ,分上、下午两次投放。羔羊不再采食时,将剩余的饲料收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