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教学古代诗歌,一般的程式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串讲全诗、讲写作特点。本教学设计意在打破这样的程式。《山居秋暝》属于《近体诗六首》的第一篇,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欣赏诗歌的流程,将对后面的诗歌学习,起到示范作用。为此,我打算突破原先的那些教学模式, 想结合正在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从而使他们对如何鉴赏诗歌有一个初步的框架。因为,在教学中,我发现, 现在的学生古典诗歌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缺乏对诗歌的直接接触,以前学习诗歌,更多的是听老师的讲解,去记住老师对诗歌的理解,到最后只是记住了一些诗歌鉴赏的语句, 他们不是用自己的内心去感悟一首诗。因此,我打算以 《山居秋暝》 作为一个突破口,作为鉴赏其他诗歌的一个范本,让学生初步学会怎样去欣赏一首诗,特别是山水诗。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制作课件,并进行评比,把好的课件进行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点,展示优美的画面,名家配乐朗诵,视听结合,以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自己去悟诗、品诗,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使其学会鉴赏诗词。本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当中来,使他们在师生的交流过程中,慢慢感悟如何去欣赏诗歌。二、教学重点体会王维诗歌的语言,领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了解欣赏山水诗的一般方法三、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每组就这首诗进行准备,查找资料,做成课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好的课件将在课堂上展示,由学生质疑。(二)上课过程1、由一小组成员展示其课件,导入课题同学们,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唐代刘禹锡想到的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他唱响了秋天的赞歌。而更多的古人,没有他那么达观,他们在秋天,体会到的更多的是伤感,毕竟,落叶时节嘛。于是,《西厢记》里有了“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凄苦的离别场面。而更为我们熟知的,则是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它道尽了古今羁旅之客的思乡哀愁。今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