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1 山西大学生态学重点题绪论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相互作用:即有机体与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和有机体之间的作用。3.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简答题:1.简述生态学研究对象的主要层次答:宏观生态学:在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宏观层次上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微观生态学:对其内在机理进行研究,就是在分子、细胞等微观水平上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的、实验的、理论的。3.生态学发展的四个时期: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现代生态学时期。4.试举例说明生态学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 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5. .比较三类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利弊。分类利弊野外的可获得大量全面、真实的资料。过程复杂,条件不能控制。实验的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分析较可靠,重复性强,过程简单。获得的资料可靠性有别于现实。理论的直观,过程易实施, 可通过修改参数使研究逼近现实。预测结果需通过现实来检验正确性。1.生物与环境名词解释:1.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3.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4.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生境。5.密度制约因子:如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其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了种群数量。6.非密度制约因子:指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它们的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2 7.利比希最小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