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乘用车悬架系统台架试验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悬架系统台架试验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基础(新)底盘平台结构乘用车前、后悬架系统台架试验。对于在基础平台上延伸车型(如油改电),若轴荷增加<10%,悬架系统的强度及耐久性可视同原基础平台车,若轴荷增加≥10%,悬架系统的强度及耐久性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麦弗逊悬架 mcPherson suspension 汽车独立悬架的一种结构类型,普遍应用于前悬架。由滑柱、控制臂、副车架及稳定杆等部件组成。 3.2 双叉臂悬架 double wishbone suspension 汽车独立悬架的一种结构类型,适应于前后悬架。由滑柱、上控制臂、下控制臂、副车架及稳定杆等部件组成。 3.3 多连杆悬架 multilink rear suspension 汽车独立悬架的一种结构类型,适应于后悬架。是指单边由三根或三根以上连接拉杆构成, 能够提供多个方向的控制力,使轮胎具有更加可靠的行驶轨迹的悬架机构。 3.4 扭力梁后悬架 torsion beam rear suspension 汽车半独立悬架的一种结构类型,适应于后悬架。是通过一个扭力梁来平衡左右车轮的上下跳动,以减小车辆的摇晃,保持车辆的平稳性。 3.5 整体桥式非独立悬架 integral axle non independent suspension 汽车非独立悬架一种结构类型,在乘用车领域多用于偏重越野的SU V 车型。通过一根硬轴将左右两个车轮相连。 2 3.6 验证样件 validation sample 试验过程中需要验证的工程样件,应是正式工装制造的样件。验证样件经过一项台架耐久试验循环后不可重复使用。 3.7 非验证样件 nonvalidation sample 试验过程中不需要验证的样件,在试验中可重复使用。 4 符号(代号、缩略语) 下列符号(代号、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m/s2。 G——满载条件下车轮轮荷。 5 试验设备及工装要求 试验设备采用双通道柔性耐久试验台。试验设备载荷传感器应第三方校准,符合试验要求。试验过程中加载方向应与试验要求保持一致;耐久性试验中加载方式应采用连续加载方式,最大载荷的误差范围应在±5%以内;试验中连接部位所用的工装的刚度应不小于样件刚度的10倍 。 6 耐久性能要求 6.1 纵向力耐久 按照8.1进行试验,悬架系统各验证零部件(除胶套外)在20万次试验后,不允许出现裂纹;紧固件不允许出现松动,松脱力矩大于初始拧紧力矩70%;40万次不允许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