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0004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1. 危害结果未必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客观必备要件。 √ 2. 乙某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现场后遗弃的,构成遗弃罪。 × 3. 我国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为不满 5 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 5 年。 √ 4. 监狱管理人员甲指使犯人乙殴打犯人丙。在该案中甲属于教唆犯。 × 5. 被害人一般都能从犯罪行为人处获得足额的刑事损害赔偿。 × 6. 甲与乙因宅基地边界问题发生纠纷,引起殴斗。在殴斗过程中,甲拿刀朝乙肚子上猛刺一刀后逃走,致乙死亡。甲对乙的死亡在主观上属于直接故意。 × 7. 中国公民谭某去美国留学,在美国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该案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 8. 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9. 在我国,公安机关也可以行使部分刑罚权。 √ 10. 乙欠甲人民币 30 万元,屡催不还。甲遂纠集丙、丁二人前往乙家中将乙骗到自己开来的车上,挟持乙至邻省一朋友家中拘禁数日。本案中,对甲应定非法拘禁罪。 √ 11.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个月。 × 12. 敲诈勒索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 13. 甲求乙挪用 30 万元公款给其买房,不料甲将 30 万元资助恐怖组织,乙仅负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罪责。 √ 14. 甲骑车不慎撞着行人乙,乙上前对甲拳打脚踢,致甲鼻口流血,然后扬长而去。甲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 15.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16. 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 )。 八年 十年 十二年 √ 十五年 17. 关于减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其有期徒刑的刑期,自行为人被羁押之日起计算 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主刑减刑的,其缓刑考验期相应缩短 √ 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主刑减刑的,其缓刑考验期不受影响 减刑只适用于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管制不存在减刑 18. 正常成年人生理醉酒后犯罪的属于( )。 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 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 19. 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