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万卷书——山旺化石群 山旺古生物化石形成于1 8 0 0 万年前是中国唯一、世界罕见的在中新世保存完整、门类齐全、具有不可替代和重要科学价值的地层古生物化石遗迹。已发现各类生物化石十几个门类 6 0 0多属种。位于临朐县城东约 2 2 公里处,北至灵山,东至潘家庄,南至黄山、菜园,西至东周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家庄、清泉沟一带。地理坐标为北纬 36°32′00″ ~36°34′3 0″ , 东经 118°40′22″ ~118°44′00″ ,面积约 1 3 平方公里。 现今残留的古山旺盆地,平面形态呈近似盔形,盔顶朝向东略偏南,面积不足1 km 2。其西为尧山,南为黄山,北有擦马山,仅东北部相对低缓,为沃野平川。盆地周围最高峰为尧山,海拔405.5 m,最低处为盆地东北边缘,海拔约210 m,相对高差近200m。山旺盆地是新生代新近纪中新世古盆地,形成于距今约2 400~1 400 万年。盆地中沉积了以含硅藻土为主的泥页岩和砂砾岩、玄武岩、火山碎屑岩等,总厚约50.10~137.09m,称山旺组。 化石的发现:关于山旺化石的记载,始见于清康熙年间临朐贡生张新修所著《筒丸录》中,其文曰:“神龙易骨,必于土内,尧山曾出一具•…头如牛,一角当顶……”。由此记载可以看出清初即被发现,但并不被人们所认识。民国《临朐续志》亦有记载,“灵山东南五里、俗传山麓边有特别产物,日‘万卷书’……自地平面掘取极易,其质非土非石、平整洁白、层叠若纸,揭示内现黑色花纹,备虫、鸟、兽……花卉诸状态”。古人从直观的角度描述了山旺古生物化石。 山旺化石较正规的科学研究,始于1935 年,这年春天,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奉派赴山东昌乐考察。杨钟健道访了齐鲁大学施寇特教授,详询山旺化石发现经过及产地情况。施教授介绍化石系产自临胸山旺村之东北1 一1.5km 处,保罗•贝尔金于1900 年12 月曾在山旺村之北解家河采集到鱼和植物化石,杨钟健遂追索到临朐县城东山旺村。对山旺之行曾做如下描述:“出山旺村为一山脊至解家河岸边,见河西有页岩出,细审之,叶、花、昆虫、蟒蚌等化石甚多。更往西,有黄砂及页岩,内含玄武岩弹甚多,其中见有龟及哺乳动物化石碎块”。1936 年6 月,中国地质学会发表了杨钟健关于蛙、鱼化石的研究报告,杨钟健在论文中首创“山旺统”地层单位名称,为其后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解放后,随着地质、矿产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山旺硅藻土矿的开采过程中发掘出土了很多珍贵的化石,山旺化石也越来越引起地质古生物学界的高度重视,不少中外专家慕名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