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 从意象入手,认真品味诗歌 (1 ) 自然美、生活美、音乐美 (2 ) 形成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培养高洁淡雅的生活情操 2 、品读同类诗歌,古为今用,在认真鉴赏的基础上,组合同类诗歌,进行古为今用的创新实践活动:为旅游公司做一个创意策划 二、教学重点 (1 ) 分析意象,进入意境的想象 (2 ) 品读诗味,初步学会鉴赏近体诗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这句话,我们可以了解到王维能诗善画的人,然而他的本领其实还不止这些,你们知道吗?(讲一典故:王维任太乐丞,音乐上有着非凡的天赋,有人藏有一幅“奏乐图”,在谁都不知道奏的是什么曲子的情况下,王维看了看画,仅仅凭画中演奏人物手的姿势,便断定弹的是《霓裳羽衣曲》,并且说出是此曲中第三叠中的第一拍。一些好事之徒马上召来乐工奏之,结果奏到第三叠的第一拍的时候,那乐工的姿势和画中人物的姿势果然无一差错。王维对音乐的功力精至于此,不能不让我们惊叹。)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他的一首优美的山水诗。 (1 )欣赏图画,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山居秋瞑》图及朗诵录音,营造欣赏氛围。 (2)、品读诗画美 学生齐声朗诵。 想象、描述“诗中画” (参考:(一)天色已瞑,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有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二)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感悟“画中诗” — — 学习讨论诗的前三联画图中所蕴含的诗意。 (首联以“空山新雨” 构图,使人顿生“空明” 之感;颔联以“明月、清泉” 写意,物蓄谋而明志洁;颈联描绘“浣女喧竹、渔舟莲动” 的活动之景,表达对政通人和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2、 让学生找出意象 (意象:暗含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事物。) 意象--------(空)山、雨、松、月、泉、竹、浣女、渔舟 请一些学生谈一谈自己比较喜欢的意象,答案不定。 A 、 山的美 就像大海吸引普希金一样,王维对山也有着一种特别空灵的爱。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人都迷路了,一下子让人感觉出山的辽阔和荒远,就如本诗第一句的“空”字,一下子让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