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天静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灵河》、《石室之死》等。诗歌欣赏的四个步骤:朗读吟诵感受诗歌音乐美联想想像感受诗歌图画美咬文嚼字感受诗歌语言美比较映衬感受诗歌新奇美乡愁余光中小时侯后来啊/是一枚/的//是一方/的/我/在我/在母亲/在母亲/在长大后而现在/是一张/的//是一湾/的/我/在我/在新娘/在大陆/在乡愁乡愁小小小小邮票邮票这头这头那头那头乡愁乡愁窄窄窄窄这头这头那头那头乡愁乡愁矮矮矮矮坟墓坟墓外头外头里头里头乡愁乡愁浅浅浅浅海峡海峡这头这头那头那头船票船票1、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答案:邮票、船票、坟墓、海峡2、这种感情的层层深入在时间变化上有何精巧的体现?答案: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四个人生阶段长大后后来现在3、四个人生阶段分别找了一个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他们之间是怎么对应联接的?小时候子思母念乡愁可人长大后夫爱妻怜乡愁动人后来祭母奠土乡愁感人现在倦鸟思巢愁系祖国作者在这首诗里,设置了四个时段,将乡愁浓缩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通过四个时段和空间的变化,逐层推进,使意象次第放大,将乡愁诠释为亲情、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感情由淡而浓,主题由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乡愁渲染得异常浓烈。4、余光中《乡愁》一诗的构思特点:诗歌欣赏的四个步骤:朗读吟诵感受诗歌音乐美联想想像感受诗歌图画美咬文嚼字感受诗歌语言美比较映衬感受诗歌新奇美音乐美全诗每节都和谐对称。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头”反复了四次,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全诗读起来有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图画美乡愁是一种普遍体验却难以表达的情感。作者从悠远的时空中提练了四个画面: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意象层层递进,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和对故国深沉的怀念。语言美全诗共四节,借助时空变化来组诗。四节结构一样,每节诗中句数、句式、字数完全相同,同一节中三短一长,长短交错,使诗富于变化,给人以美感。望大陆于右任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国殇:为国捐躯的人。注:兮:表感叹的语气助词。于右任先生于右任(1878—1964),陕西三原县人。是近代民主革命先驱,诗人、政论家。1949年去台湾,1964年11月10日逝世于台北。当他滞留孤岛时,对大陆情念颇深。于1962年1月24日作歌《望大陆》,其乡思之苦,溢于言表,成为千古绝唱。望大陆于右任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乡愁余光中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阅读下面句子,然后仿写•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乡愁是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仿写:乡愁是--------------幸福是---------------欢乐是---------------悲伤是---------------痛苦是---------------爱是-----------------拓展迁移望大陆于右任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