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圆明园的毁灭》名师教学设计一、课前解析关注圆明园修建过程: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占地面积 3.5 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 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年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康熙为之题匾“圆明园”。后代皇帝在位期间多次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 年 10 月 6 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圆明园在清室 150 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关注圆明园毁灭过程:1856 年英国和法国在沙皇俄国和美国的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 年 10 月 6 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晚 7 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英法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 600 万镑。”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令人发指!二、教学目标1.认识“估、煌”等 10 个生字,会写“毁、估”等 15 个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 24 个词语。2.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关键词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3. 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4. 能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与课文表达的情感的相似之处。三、教学重点1. 借助关键词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2. 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