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5~29 题。( 18 分)【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乙】安丙,字子文,广安人。淳熙间进士,调大足县主簿。通判隆庆府,嘉泰三年,郡大水,丙白①守张鼎,发常平粟振②之。寻又凿石徙③溪,自是无水患。知④大安军,岁旱,民艰食,丙以家财即下游籴⑤米数万石以振。上闻之,诏加一秩⑥。—— 节选自《宋史· 安丙传》【注释】①白:禀告。②振:通“赈”,救济。③徙:移走,改道。④知:做知军(知军是宋代地方军队长官)。⑤籴(dí ):买粮食。⑥秩:官职级别。2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4 分)( 1)且焉置土石()( 2)始一反焉()( 3)自是无水患()( 4)上闻之()26.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曾益其所不能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寻又凿石徙溪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杂然相许D.跳往助之/ 发常平粟振之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丙以家财即下游籴米数万石以振。28.甲段写了愚公哪几件事?乙段写了安丙哪几件事?(4 分)答:29.衣、食、住、行是人们关注并解决的民生问题:愚公为家人解决行路难的问题,安丙为百姓解决缺口粮的问题。请你为愚公或安丙的思想行为写一段50 字以内的评语。( 3 分)答:答案:(三) 25.( 1)哪里( 2)同“返”,往返(3)此,这( 4)听到(每个1 分,共4 分)26.D(3 分)27.(1)于是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去。 (2)安丙用自家财产到下游买了几万石米来救济。(每句 2 分,共 4 分。)28.愚公:召开会议,率众移山;安丙:开仓赈灾,凿石徙溪,籴米赈灾。(意近即可;其中“开仓赈灾”“籴米赈灾”写一个也可;各2 分,共 4 分)29.(3 分。围绕愚公“敢想敢干<有远大抱负、有实干精神>、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有发展眼光”等方面或安丙“勤政爱民、有治理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