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媒体对未成年人之社会化的影响试论网络媒体对青年社会化影响的二重性摘要。网络开辟了青年社会化的崭新时代,为青年提供了新的广阔空间,但在看到其消解传统的社会化模式,带来众多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应认识到网络社会化自身的局限与带来的反弹。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探讨,对进一步促进青年社会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网络;网络互动;青年社会化一、网络对青年社会化的积极效应(一)“网络互动”的群体环境,有助于青年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拓展社会化范围青年要实现自身的社会性,必须通过社会互动和交往来实现,因为社会的本质就是人们交往的产物,对此马克思说“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往、互动的产物。”而作为交往主体的人,其社会化实现也就必然要以互动、交往为基础,并建立在由其产生的社会关系之上。青年要实现自身社会化必须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中,以满足各种社会需要,但是,传统的社会群体构成和社会关系的形成一般制约于青年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等因素。因此,青年人际交往范围也基本限于权力、地位、职业和利益相近的社会阶层,以会面、书信和电话交流作为常用的交往方式。而网络技术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传输为青年提供了更方便且范围更大的社会交往机会,使青年的社会性得到空前的延伸和发展。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网络空间的出现使青年的交往克服了时间障碍。青年交往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和自由天地。其次,网络空间的出现,促进了交往方式的革命。它克服了以往受时空局限的“点对点”的交往的局限性,实现了“点对面”,甚至是立体的全方位的交流。在网络空间中,青年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就任何内容和自己关心的对象同时进行交流、发表看法。再次,网络空间实现了交往的平等性。由于网络的虚拟性,青年们的网上交往无需考虑自己或对方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第1页共7页宗教信仰等社会现实生活中无法回避的因素,不必顾虑世俗间的偏见和利益冲突,避免了现实世界的危机和压力,缓解了各种矛盾引发的面对面的冲突。因而在网络特殊的交往环境中,青年会随着网络信息的流动将自己融汇到“无限”的网络群体之中,社会接触范围成倍增大,有助于青年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拓展自身社会化。(二)“信息共享”,有助于青年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顺利参与社会生活青年的社会化过程无论多么复杂,最后都要体现在其对社会角色的扮演上,而角色扮演的成功必须以角色学习为前提,角色学习则又必须以基本生活技能和某些专门技能的掌握为基础。因而青年要实现自身的社会化,必须学会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自我谋生的技能,习得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行为规范,才能适应现代生活,顺利实现角色扮演。但是,传统的教育过程始终围绕着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及所处的社会圈进行,青年只能在所处的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中通过学习社会文化、积累社会知识、发展和形成自己的个性来完成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因此,其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方式受所处环境及其文化的制约,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出现虽然拓宽了人们接受社会化教育的范围,但仍具有深深的本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烙印。网络技术整合了传统的大众媒介,构建出本世纪跨越地域最广的全球信息传媒。它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以先进电子技术手段向青年实时传播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及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帮助青年在一个比以往更加广泛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和积累社会知识,发展和形成自己的个性,顺利参与社会生活。(三)“虚拟现实”环境,有助于青年成为胜任多种社会角色的社会成员青年社会化的最后结果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青年的社会化实现必然要以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为基础。而青年第2页共7页所具有的多重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决定了他所扮演的角色也具有多重性,由于青年道德水平、价值观念以及所处环境的差异,对同一社会角色的理解也千差万别,青年不可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经历角色实践,角色实践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