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整体感知能力的考点、对策 “ 整体感知——细部探究——重点感悟”是阅读的基本规律。 一、整体感知能力的考点分析1. 归纳内容 这是对整体感知最基本和最直接的考查方式。文本的鉴赏要忠实于文本本身,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就是读者与文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只有知道文章的大意,才能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该项的设题多放在第二题,这说明它在阅读过程中的基础性。归纳内容的对象更多的是全文,同时亦有就某一段落而言。 问题示例:“第 2 段指出语文学习可分三步,请用简洁的语句加以概括。” 就议论性散文而言,着重考查提炼观点,即有多少个分论点,分别是什么。 通读全文,想想看,全文主要写了哪两个方面内容?请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本文提出背书对写作有三种好处,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答此类题目可套用“什么是什么”的思路作答。 就叙事性散文而言,着重考察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即事情怎样发展的,人物有哪些,他们在事件中起什么作用,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在答题时可按照“谁做了什么怎么样”的思路作答。 本文记叙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分别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叙事性散文 概括文章内容需进行如下认知活动:一是阅读。二是取舍。三是浓缩。四是检查。检查概括的结果是否能代表原文内容,是否反映原文主旨。概括的结果只有既抓住了文章重点,保留原文主要内容,又变得简明扼要,才是成功的概括。 思路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行文的客观规律,二是作者或人物思想情感的主观变化。2. 理解思路 问题示例:第 2段指出语文学习可分三步,请用简洁的语句加以概括。 从题干可知,语文学习就是该段的总论点,三个步骤就是分论点,题目要求的是找出分论点的具体内容。阅读记叙文,要对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行文过程能够分析理解,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的发展变化进行品析理解。 本文记叙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分别是什么? 文中母亲对儿子参加创意征文赛的态度前后不同,请先把表现母亲态度的语句找出来,然后再用简洁语言归纳母亲态度变化的过程。 事前事后就是事件的两个阶段,人物分别在这两个阶段的态度是一个动态过程,反映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3. 整合布局 这是对文章组织形式的整体感知。对文章的内部构造的准确划分和理解,有利于信息的组织和筛选,从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