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超高温(UHT)灭菌VIP免费

超高温(UHT)灭菌_第1页
1/26
超高温(UHT)灭菌_第2页
2/26
超高温(UHT)灭菌_第3页
3/26
1 第十五章 超高温(UHT)灭菌 杀菌是食品加工中极为重要的一道工序,在原始社会里,人类就不知不觉地对食品进行了杀菌处理。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食品杀菌意义的认识和应用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第一节 超高温灭菌的基本原理 关于超高温(UHT)灭菌,尚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习惯上,把加热温度为 135~ 150℃,加热时间为 2~ 8s,加热后产品达到商业无菌要求的杀菌过程称为 UHT 灭菌。 UHT 灭菌的理论基础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微生物热致死的基本原理;二是如何最大限度保持食品的原有风味及品质。 一、UHT 灭菌的微生物致死理论依据 按照微生物的一般热致死原理,当微生物在高于其耐受温度的热环境中时,必然受到致命的伤害。加热促使微生物死亡的原因是由于高温导致蛋白质的不可逆变化,随后一些球蛋白变得不溶解,酶失去活力,从而造成新陈代谢能力的丧失,因此,细胞内蛋白质凝固变性的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微生物的耐热性,而且这与杀菌条件的选择密切相关。大量实验证明,微生物的热致死率是加热温度和受热时间的函数。 (—)微生物的耐热性 腐败菌是食品杀菌的对象,其耐热性与食品的杀菌条件有直接关系。 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有如下几方面: (1)菌种和菌株 (2)热处理前菌龄、培育条件、贮存环境 (3)热处理时介质或食品成分,如酸度或 PH 值 (4)原始活菌数 (5)热处理温度和时间,作为热杀菌,这是主导的操作因素。 (二)微生物的致死速率与D 值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和一定温度下,微生物随时间而死亡时的活菌残存数是按指数递减或按对数周期下降的。这一规律为通常大量的试验结果所证实。若以纵坐标表示单位物料内随时间而残存的活细胞或芽孢数的对数值,横坐标表示热处理时间,则可获得如图 15-1 所示的微生物致死速率曲线。 图 15-1 微生物致死速率曲线 如图所示,设 A 为加热开始时活菌数所代表的点,B 为加热后菌数下降 1 个对数周期时的点,其相应的加热时间为 3.5min,C 为加热后菌数下降 2 个对数周期时的点,其相应的加热时间为 7.0min。 2 显然,细菌任意时刻的致死速率可以用它残存活菌数下降 1 个对数周期所需的时间来表示,这便是图中所示 D 值的概念。D 值是这一直线斜率绝对值的倒数,即 ∣斜率∣=CCCB =DD110lo g10lo g23 D值反映了细菌死亡的快慢。D值愈大,细菌死亡速度愈慢,即细菌的耐热性愈强,反之则死亡速度愈快,耐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超高温(UHT)灭菌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