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免疫学防治第一节免疫预防第二节免疫治疗重点难点熟悉了解掌握疫苗的种类免疫治疗的基本策略和方向计划免疫程序表,免疫治疗的意义医学免疫学(第7版)免疫预防第一节1.人工主动免疫2.人工被动免疫概念医学免疫学(第7版)免疫预防主要措施:接种疫苗(vaccine),疫苗的基本要求如下:1.安全设计、制备和运输均应保证安全性2.有效很强的免疫原性、很强的免疫保护和很长的免疫记忆3.实用简化接种程序、易于保存运输和价格低廉一、疫苗制备的基本要求医学免疫学(第7版)1.灭活疫苗(inactivatedvaccine)又称死疫苗:理化方法灭活制成,主要诱导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一)疫苗的种类2.减毒活疫苗(live-attenuatedvaccine)(1)活病原体反复传代减毒产生(2)诱导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3)免疫缺陷者和孕妇禁用二、疫苗的种类及其发展医学免疫学(第7版)3.类毒素(toxoid)细菌外毒素经甲醛处理保留免疫原性,诱导产生抗毒素4.亚单位疫苗(subunitvaccine)(1)理化方法裂解病原体,保留有效免疫原成分(2)DNA重组技术制备重组抗原疫苗,更安全(3)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疫苗、重组口蹄疫疫苗和重组莱姆病疫苗5.结合疫苗(conjugatevaccine)(1)多糖类抗原连接其他蛋白质载体,使TI-TD(2)产生IgG类抗体,提高免疫效果(3)b型流感杆菌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医学免疫学(第7版)6.DNA疫苗(DNAvaccine)(1)编码病原体有效免疫原的基因,注射途径进入机体,转染宿主细胞(2)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体内持续表达(3)感染性疾病,肿瘤等7.重组载体疫苗(recombinantvectorvaccine)(1)编码病原体免疫原基因插入减毒的病毒或细菌基因组(2)多种病原体插入获得多种保护性抗原(3)最常用的是痘苗病毒,用于甲型、乙型、麻疹、单纯疱疹、肿瘤等研究医学免疫学(第7版)1.合成肽疫苗(syntheticpeptidevaccine)(二)新型疫苗的发展2.食用疫苗(ediblevaccine)3.黏膜疫苗(mucosalvaccine)4.透皮疫苗(transdermalvaccine)医学免疫学(第7版)(三)佐剂1.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2.增强并延长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3.提高在新生儿、老年人及免疫低下人群中的效能4.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DNA疫苗等都需要医学免疫学(第7版)1.抗感染和计划免疫三、疫苗的应用疫苗名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加强预防传染病卡介苗出生结核病乙肝疫苗出生1月龄6月龄乙型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疫苗2月龄3月龄4月龄4周岁脊髓灰质炎百白破疫苗3月龄4月龄5月龄18~24月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白破疫苗6周岁白喉、破伤风麻风疫苗8月龄麻疹、风疹麻腮风疫苗18~24月龄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乙脑疫苗8月龄2周岁流行性乙型脑炎A群流脑疫苗6~18月龄(1、2次间隔3个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A+C群流脑疫苗3周岁6周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甲肝疫苗18月龄甲型肝炎以上为儿童免疫规划疫苗,以下为重点人群接种疫苗出血热双价纯化疫苗出血热炭疽减毒活疫苗炭疽钩体灭活疫苗钩体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表医学免疫学(第7版)2.抗肿瘤一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些微生物的疫苗可被视作是肿瘤疫苗。如EB病毒疫苗可预防鼻咽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可预防宫颈癌。医学免疫学(第7版)免疫治疗第二节1.利用免疫学原理,从分子、细胞和整体水平人为干预和调整免疫功能2.增强或抑制免疫治疗、特异或非特异免疫治疗、主动或被动免疫治疗(1)分子水平:细胞因子、抗体、信号转导分子等(2)细胞水平:细胞疫苗、细胞过继转输(3)整体水平:增强剂或抑制剂诱导免疫增强或耐受一、免疫治疗概念医学免疫学(第7版)1.多克隆抗体,主要是血清制剂(1)抗感染的免疫血清(2)抗淋巴细胞丙种球蛋白2.单克隆抗体(已批准生产和临床使用的单抗)(一)分子疫苗肿瘤抗原疫苗(人工合成的肿瘤相关抗原)和微生物抗原疫苗(乙型肝炎多肽疫苗)二、分子治疗(二)抗体医学免疫学(第7版)治疗性抗体名称(括号内为商品名)适应证肿瘤抗CD20(Rituxan,Zevalin,Bexxar,Arzerra)非霍奇金淋巴瘤抗HER2/CD340(Herceptin)转移性乳腺癌抗CD33(Mylotarg)急性髓样细胞白血病抗CD52(Campat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