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乡村教师职业幸福感更强---读《皮亚杰教育论著选》有感寒假中我随手翻看了以前上学时的一本书--《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上学时老师一直强调书中的教育理论很好,我那时一看这本书感觉很头疼,说的道理似乎一看就懂却又好像什么也不懂,机械的记住里面的一些文字。工作了许多年以后再来看这本书一种熟悉感油然而生。皮亚杰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西方把他视为与苏格拉底、弗洛伊德、爱因斯坦齐名的思想文化巨人,他是 20 世纪最富盛名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至今具有影响力的认知发展理论,他是迄今为止儿童心理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家之一,再读《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中的思想和他对儿童心理学的认知与研究,使我对自己的教学管理中的疑问豁然开朗,对班主任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注重家校社会的沟通关于中学生的定向,自然会出现教师或指导心理学家的建议与家长的愿望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这也不完全意味着,家长总是对定向分类的实验者和能力诊断的专家帮助他们、给他们的孩子们提供的建议无动于衷,但是仍然可能存在家长的愿望和学校或指导办公室的建议之间的冲突,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在这一方面,如果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家长自然也有这种权利,并且具有“优先权”。他们有权,既使不是受教育,至少能够被告知,甚至得到教导,指导他们的孩子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教好教育。皮亚杰上述的说法十分精彩,对于一线班主任的家校沟通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很多老师埋怨学生不重视学习,不遵守纪律,不配合学校工作,却没有反过来想想是否全是家长的错,是否和我们的指导思想和沟通方式有关。据我观察,大部分教师请家长到办公室基本是不愉快的,家长被通知来学校,首先听到的是问题学生的种种“劣迹”,然后再被被告知家长应该负起哪些责任,应该如何管教孩子。老师们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上专业指导上太少,家校之间谈责任划分的太多,谈专业沟通技术,解决办法的太少,这是造成家校沟通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家长没有想到,家长“有权被告知甚至得到教导,指导他们的孩子受到什么样的教育。”乡村学校中许多家长一接到教师的电话他们第一反应就是今天孩子在学校又惹麻烦了,有时直接对班主任说:我很忙,没时间去学校,还有的家长说管理小孩时你老师自己的事,多种因素造成家长老师之间的关系很紧张。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家长为何会有众多托词不想来学校:第一,家长到学校,是要来承认自己错误的吗?估计没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