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VIP免费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_第1页
1/4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_第2页
2/4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_第3页
3/4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王青:应《创作与评论》杂志之约,今日有幸与您进行一次深度访谈,也希望能借此机会向您请教一些关于网络文学进展的问题。首先想请您谈谈,您是如何开启网络文学的讨论之旅的? 陈定家:假如从 1999 年发表的《电脑高科技的兴起与古典艺术的终结》算起,我关注网络文学也快有 20 年了。当然,这并不是说自己有什么先见之明。我选择网络文学作为讨论对象,实际上与我长年从事编辑工作有关。1979 上大学的时候,我就是学生刊物《湖边》的骨干,“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此后几乎都或多或少与编辑工作有关。1999 年春季,我在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负责《文艺理论》的编辑工作。这份工作,使我有机会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代文论的讨论现状与进展态势。那时的“复印资料”就是将所有中文名刊逐一“解体”,由专人分门别类编号造册后,按学科集中起来交由责编阅处。我的工作就是从 400 多篇最新刊发的文章中选择出 20 篇左右符合“真精新”标准的论文,剪贴成册,提交“复印”。那时我正在准备博士学位论文,新媒体对文学生产的影响是我关注的重要对象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我自然会格外关注那些有关新媒介和网络文学讨论的文章。不久之后,我参加了《中国文学年鉴》的编辑工作,撰写文学理论讨论的年度综述报告。这个年度报告,自 1997年至今一直由我执笔,算起来已整整 20 年了。出于工作的需要,我从未中断过对网络文学讨论态势的追踪与考察。与此同时,也做过一些网络文学讨论的课题。 大约在 1990 年中期开始,我就对电脑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电脑以及后来的网络對文学的冲击和影响,一直在吸引着我的关注力。从那时起,我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长江学术》《红旗文稿》《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等刊物与报纸上发表了 200 多篇文章,很少有不涉及新媒介与网络文学的。20 多年,孜孜矻矻,念兹在兹,可谓“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虽然谈不上什么学术建树,但多少也有些心得与感悟。譬如说,传统文学讨论中的中西、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古今、诗思、技艺等矛盾问题,在网络文学讨论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甚至表现得更为尖锐。但如何处理好中与西的融合、古与今的转化、诗与思的互补、技与艺的博弈等等,显然需要从学理上理清思路,需要求真务实讨论。 王青:您有篇文章是这样说的,现代社会高科技支撑下的数字化技术及其网络化技术的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