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章节与课题 长亭送别 课时安排 2 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或周次 第四周 学习目标和任务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分析崔莺莺这一人物形象。 3、了解古代戏曲的特征和感情表达的基本方法。 4、从曲词意象的分析入手,准确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重点难点建议 1 、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从曲词意象的分析入手,准确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教学资源的使用 教读 1 课时,互动课堂 1 课时 学习过程 要求指导 教师二次备课栏 第二课时 能力检测 1.下列各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筵席 煎熬 栖惶 亲眷 B.蹙眉 携手 顷刻 厮守C.狼籍 淋漓 解剖 讫今 D.罗帏 青鸾 暮蔼 胸臆 2.选出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合理的一项( )(1)晓来谁染霜林醉?(2)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3)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4)泪流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A.(1)反问(2)夸张(3)借代(4)对偶B.(1)比拟(2)对比(3)借喻(4)对偶C.(1)比拟(2)对偶(3)借喻(4)夸张注意诵读与知人论世 课前严格指导预习、理解 D.(1)比喻(2)对偶(3)借代(4)夸张 阅读下面一段曲词,完成以下各题。[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1.对[正宫·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莺 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指导结合注释、诵读方法等 老师有针对性指导,分组要有层次性 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具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