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家校互动谈“蒙典养正”从家校互动谈“蒙典养正” 摘 要:培育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我们的教育宗旨。为了孩子的终身进展,我们加大了孩子的课外阅读,引领孩子诵读经典,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养正的目的。家校互动是蒙典养正的主渠道,蒙典养正的成功与否需要老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德育;蒙典;家庭;养正 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努力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还应侧重为学生的终身进展奠定基础。如今,随着科技进展、社会进步,我们培育的人才要顺应时代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重课内进展课外,让孩子多积累传统经典,即使眼下成绩平平,将来也定能出类拔萃,因为他有宽阔的进展空间。可话说回来,“一把刀不能两面快”,让学生大量积累传统经典,并不见得能提高眼下的教学质量,说直接点就是并一定能提高孩子的考试分数。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傻事”并没有多少人同意干。但为了孩子、为了家长、为了社会,我们却这样做了。 孟子曾把人分为四种类型:第一,有德有才,乃圣贤伟人也;第二,有德而才华差点儿的伪君子;第三,无德有才曰小人;第四,无德无才是废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虽然喊着德育为首,但落实的时候大多流于形式,片面追求升学率。 面对这样的现实,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再不能袖手旁观。为孩子着想,为家长负责,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在原来“小学师生中华传统文化研读”获得省课题讨论一等奖的基础上,又成功申请立项“小学生蒙典养正的实践讨论”这一省级课题。与前一个课题相比,后者侧重“养正”,即品德修养。 古语有云:“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0~13 岁是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因此,我们的教育首先要选准孩子。其次,要选准途径,那就是“蒙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典”。通过诵读蒙典,对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我们选择了传统蒙学经典,选择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食粮来培育我们的孩子,就是让孩子在积累传统经典的同时,达到修养品德的目的,从而为孩子的终身进展奠定基础。 李嘉诚先生在一次接受记者访问时说:“我能取得今日的成就,全得益于我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李嘉诚先生三岁能咏《三字经》《千家诗》,五岁学习“四书五经”。他感叹道:“我儿童时期学到的知识弥足宝贵,令我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