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名茶还需好水泡谁写的【名茶还须好水泡】名茶还需好水泡谁写的【名茶还须好水泡】 品茶品什么?“色、香、味、形、水、具、时、温、烹、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茶道中的十字真经。 煎茶要讲究茶、火、水,缺一不可。而水在其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有地域之别,有轻重之别、渊源之别,还有味道之别。 凡是善于饮茶的人,总是要把名茶与好水相提并论,加以品尝与欣赏。再名贵的茶叶,没有甘美的水来冲泡,也难以显示其优异的品质,独特的风味。 自唐宋以来,许多茶叶专著,如陆羽的《茶经》,欧阳修的《大明水记》 、Ⅸ浮槎山水记》,宋朝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宋朝书法四大家之一蔡襄的《茶录》一书,都专门谈论了饮茶与用水的密切关系。 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十分讲究饮茶的用水。为此,张又新专门写了一本《煎茶水记》,分天下之水二十等,通常主要有三等:“山泉为上,江河次之,井水为末流。”这种讲究,至今还流传于一些著名产茶区,如:杭州便有“龙井茶,虎跑泉”的说法。 历代嗜好饮茶的人,对水也是很有讲究的。最早提到烹茶水质,当首推“茶圣”陆羽,他在《茶经》中说:饮茶之用水“山之上,江中水,井水下”。后又以天水(即雨水)为佳,因天水醇和甘冽,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多也是较易获得的优质烹茶水源。除天水外,还有雪水、冰水、露水,也都是烹茶的最佳水源。他不但有很渊博的茶叶知识,而且还具有一套“辨泉识水”的本领。 关于陆羽“辨泉识水”,在我国民间还有这样一则有趣的传说。相传,有一次陆羽由长江乘船去湖州,途中与新任湖州刺史李季卿相遇,二人泊舟江畔,畅谈品茶情趣。陆羽认为煮茶用南濡水为第一(当时长江水流经金山分为南濡、北濡和中濡三路),季卿就命一兵丁划船到江心汲取南濡水。等到水提回来时,陆羽用勺子舀了一勺,说道:“此水是长江水,可不是南濡的。”那个兵丁说水确是那个地方拿来的,后来水倒进缸里一半。陆羽说:“这段以后,确是南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濡水。”兵丁大惊失色,只得照实说道:“我从南濡提到岸边,因船摇晃,倒出一半,我怕被责骂,就随手从江里补进了几勺子。”此时。李季卿大为叹服,赞扬陆羽不愧有“茶圣”之誉。这则故事说明陆羽在名茶与好水的论述上确是下了一番功夫,进行过调查讨论的。 宋朝王安石也有一个选择水治病的故事,说来也与陆羽的这则故事相映成趣。王安石因患有痰火病之症,虽然服药,难以根除,必得阳羡茶,还需用瞿塘中峡水才可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