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界者”钟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钟扬的主要事迹、人生追求和成就,理解其执着于科学事业的原因、价值和意义,把握“探界者”的内涵。 2.分析作者选择材料的角度,以及所选材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理解作者选材立意的高妙,把握人物通讯的特点。 3.品读语言,体会细节描写、人物语言的表达效果,感受质朴简洁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1.把握“探界者”的内涵。 2.理解作者选材立意的高妙。 教学难点 分析作者选择材料的角度,以及所选材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方法 1.活动教学法 设计“初读探人物”“再读析角度”“三读谈感悟”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物事迹、理解人物品质、把握语言特色。 2.语感教学法 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境,对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品析、玩味,提高学生品读关键语句的能力。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观看“感动中国”中关于钟扬的颁奖典礼。 2.阅读课文,思考“探界者”的内涵。 二、情境导入 以往我们学习的课文,大多为流传千古的名家名篇,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一篇于 2018 年 3 月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的人物通讯,它的作者是一位 90 后记者。这篇人物通讯到底有怎样的魅力,能够在多如繁星的文章中脱颖而出载入教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探界者”钟扬》一探究竟。 三、初读探人物 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必须集真实性、新闻性、倾向性于一身。所谓真实性,就是记录典型人物的真实事迹,通过事迹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所谓新闻性,即所写人物能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典型性;所谓倾向性,就是文章要能鲜明体现作者的立场和态度。要想知道本文有何魅力,就先探究钟扬其人。 任务:钟扬是“感动中国 2018 年度人物”之一,可作者为什么要称他为“探界者”? 点拨:先了解探界者的意义,再从文中找到能体现其意义的关键语句。 明确:“探界者”,顾名思义,就是探索世界、探索边界的人。作者在文中这样评价钟扬: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 …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天…… 分解任务 1:称之为“探界者”,因为其跨越了多个领域,拥有多重身份。在这些身份中,他又做了哪些事情?请大家带着调查表走进课文。 人物档案 身份 具体事迹 点拨:引导学生画出重要词句,结合小标题进行概括。 明确: 人物档案 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