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生活化与游戏化探究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生活化与游戏化探究 马秀兰 摘 要:数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思维模式还处于直观、形象阶段的幼儿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老师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应组织科学的教学活动,通过生活化以及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强化幼儿对知识的理解,使幼儿在生活以及游戏中学到相应的知识,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生活化;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XX)18-0092-02 数学认知主要针对 3 岁~6 岁的幼儿,是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感知形状与空间的联系,理解数量关系。幼儿天性比较活泼,且认知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老师应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认知方式等开展更加直观的数学活动,让幼儿更加形象地感知数学,从而更轻松地建构数学知识网络。老师开展生活化以及游戏化的数学教学活动,有利于进展幼儿的思维,从而提高幼儿的数学能力。为此,本文从以下方面探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生活化与游戏化。 一、生活化的数学活动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老师应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注重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方式,引导幼儿回归生活,让幼儿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 1.融入生活资源 生活化的数学要求老师要以生活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且要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打造生活化的课堂时,老师可以导入生活资源辅助教学,如电话或手机上的数字按键、路边公车站牌的数字、每个班级的总人数等。为了能让幼儿的数字代入感更强,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及电子白板展示这些生活素材,以此调动幼儿的参加积极性以及观察热情。同时,老师在教学时也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可以随机让一名幼儿读出这些数字,并让幼儿试着去思考这些数字代表的含义。老师应以幼儿的思考能力、认知能力为基础提出问题,并适当点拨幼儿。例如,对于中班的幼儿,老师可以告诉幼儿公路边常见的公车站牌上的數字表示的是车线路的序号,也是比较简单的符号之一。这样,幼儿在学习中能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幼儿智力正处于进展阶段,老师结合生活资源开展数学活动,能让幼儿感性地了解数学,为幼儿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利用加工的教学工具 幼儿园有很多可以直接利用的材料,只要略微加工就能做成老师的教具以及学生的学具。例如,幼儿小班以及中班百玩不厌的计数练习...